有的書本和雜物,多到令我瞠目結舌,請了兩個挑夫跑了兩趟才搬運下樓,塞滿了小車的後蓋、車廂後座以及副駕的位置。
媽媽開車已經上了高速公路,離校100公裏遠的時候,我才忽然想起來,我帶走了所有的東西,卻忘記了帶走課桌抽屜邊沿貼的你寫的那句話——
我等你的好消息。
那個瞬間,我幾乎失去控製一般慌張地從書包裏翻出那封信來,幻想著我無意中已經把它從抽屜邊沿撕下來帶走——
然而沒有,信紙的末尾那個小小的長方形缺口仿佛傷痕一般留在那裏。
我等你的好消息。
這又果真仿佛是一個隱喻。人的這一生,我們抓住的都隻是些看起來龐大卻本質上無關緊要的東西;遺失的,總是無從彌補的部分,因為它形態微小,或甚至本身就並不可見。比如因成長而失去青春,因金錢而失去快樂,因名譽而失去自由……
那日我坐在離你的這句祝福漸行漸遠的車上,切膚體驗著命運的戲謔之處。一路是昏默的夏日暮色,焦燥而淒迷的蟬鳴,和蒼穹盡頭那些溽熱而疲倦的暗紅色雲霞。我好像是在真切地經曆一種路過,路過白駒過隙的電影般的青春:那些車窗外一閃而逝的耀眼的綠色快得拉成一條線,隱喻式地將所有景致穿成了一條項鏈,戴在了記憶的身上。一切都似一本鮮活的悲傷的詩集——陳列已久,卻不被仔細閱讀和悉心感受。世界上的此刻,有那麼多人來了又去了,也總有一日,會是我們的終點。可是我時常無故地擔心,希望那樣一個永別的時刻,我不會忘記我將什麼不可彌補的東西遺留在了人間。
但,我若不是因遺失了它而追悔莫及,又如何能夠知道它重要得不可彌補呢。這竟又是一個承受不起反複詰問的生命的悖論。
所以,人應當忍於希望的誘惑,活得像河流一般綿延而深情。靜靜穿過悲傷的茫茫平野,欣悅的深深山穀,穿過生命中那些漫無止境的孤獨和寒冷。
在我們的生命之河短暫相遇然後別離之後那些孑然獨立的年月,因為知道人情淡薄,又奉守著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安慰捉襟見肘,唯有冷暖自知——所以我們都並不關心他人,亦疲倦到不常願做沒有回報之事。可是為何,我仍時時懷念,過去我們曾經是被彼此那般毫無保留地盛情關懷過,以至於讓我在日後看多了人情淡薄的年歲,在這炎涼的世間某個角落寂寞起來的時刻,想起你來便會微笑。
那是從來不曾悲傷地坐在我身邊的你。
那是從來不曾快樂地坐在你身邊的我——可悲的是,在曲終人散之後,我才恍悟,原來再也不能有你坐在身邊,才是真正的不快樂。
第二部:清明
十、書信
闊別五年,昨日見到你。眉宇之間一切如故,聲色形容依舊,是我年少時記認的模樣。
隔了這些年,與你重走那幾段過去常走的路,心下竟已平靜無瀾。夜深作別,我獨自回來,孤身走在燈下,以為會有毫發畢現的回憶一一浮現,卻終究並非如此。我察覺我的心,而今已經倦淡了。
算來有五年未曾通信,昨日竟沒來得及問一句,你可曾好。想必是這冷漠的隔閡造成的罷。這筆已哽咽多時,欲有言,卻不知從何言起。依稀感知到時光的力量。近日思念徒增,忍不住書寫下來。這一季,川蜀的梅雨下得綿長。
五年前的今日,你我是在福寶的深山中度假的罷。時過境遷,前日聽說彼地築路,車行不得過。山中清冽溪澗與蔥蔥莽林,可曾記得一二?過去的學校,我亦不曾回去拜望過。隻恐見了徒增無謂的念頭。自你離開,想必也不曾回去過罷。也對。你走後,我曾去信一封,但無回音,想必是沒有收到的緣故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