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段(1 / 2)

此正式量產也不過是個時間問題。不過永璿期待是這種蒸汽機不僅僅是用在紡織行業,而是要用在遠洋運輸上。

如果有了趁手蒸汽機,那麼海軍第二代軍艦,“漢級”戰艦便可以實施起來。在乾隆手邊,還保留著永璿設計第二代軍艦,這些軍艦更接近後世軍艦。不過對於乾隆來說,他無法理解有兩點:為何鋼鐵能浮在水上?這麼大軍艦靠什麼來驅動?

於是這一切隻能等待,等待時間去回答這個問題。

“王爺,外麵有一群洋商遞了帖子,說是要拜訪王爺。”秦高手裏拿著一張拜帖,恭敬地站在書房外。

如果是尋常商人,早就在門房那被打發了。但是這次來卻是蘭芳共和王屾一行,門房收了銀子隻好將拜帖遞進來。虧得是秦高接到這個帖子,若是旁人接了,也隻怕王屾要吃閉門羹了。

這秦高本就是乾隆安排人,書房裏事情永璿也沒有瞞著秦高。故而秦高也曉得永璿現在頭痛是如何跟蘭芳共和人接上頭,如今人家找上門來了,秦高自然樂得將消息遞到永璿跟前。

永璿也曉得秦高是妥當人,值得秦高親自遞拜帖人想來也不簡單。於是永璿順手接過拜帖,掃了一眼,淡淡地說:“請他們去西廂房喝茶,我隨後便到。”

秦高自然是領了命而去,而一旁看書下棋金鏞卻笑道:“想必是王爺恭候多時人已經到了?”

“確。”永璿也笑道,“他們不來,本王憂心;他們來了,本王還是憂心。”

“王爺可是憂心皇上心思?”金鏞身為永璿心腹與第一謀士,自然清楚永璿很多事情。

“那是自然。”永璿歎了口氣。

身為後世之人,永璿自然曉得清廷對蘭芳共和態度,四個字總結便是“恨之入骨”。這種恨到了什麼程度呢?後世蘭芳共和被滅之際,蘭芳共和向清廷求助,卻被清廷拒絕。直到蘭芳共和被滅,清廷都是不聞不問。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蘭芳共和隻承認明朝為其宗主緣故。

“如今皇上既然隻是給了王爺旨意,想必就是認為王爺會跟朝臣們意見不同。”金鏞字斟句酌道,“朝廷上下,對那孤懸海外蘭芳共和怕是極不喜歡。那蘭芳共和占著好地方,卻認前明為主,這讓我朝麵子何在?況且我朝又有海軍,又在南洋有礦,若是皇上將此事朝議,少不得有人請旨剿滅蘭芳。”

永璿知道金鏞在心底對前明還是有一絲懷戀,故而愛屋及烏地對蘭芳也頗有好感。永璿道:“先生說得極是。隻是先生也忘記了,那些個孤懸海外藩屬之所以承認前明,不承認本朝無非是不想在上貢稱臣罷了。自從本朝擁有海軍以來,南洋諸不是紛紛進京,要求重新入藩屬麼?那蘭芳亦是如此。當年自稱隻認前明,無非是要博取南洋諸同情。現在又悄然回,隻怕是他們在南洋也不好過。”

“王爺意思是說,如今南洋局勢不大好?”金鏞對軍事並不熟悉,尤其是海外形勢完全處於剛掃盲階段。

永璿點點頭,“這是英王喬治三世最後統治時期了,不得不說,他算得上是一個優秀英王了。有點類似咱們曆史上漢武帝,他好戰,將英威發展到一個新巔峰。可惜,他瘋了。現在英統治有些不穩定,西班牙蠢蠢欲動,所以蘭芳共和有些擔心。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蘭芳共和是來拜碼頭。”

“那王爺打算如何處理呢?”

“先生應該知道我跟皇阿瑪談那次關於‘藩屬管理’事情吧?”

“自然。”金鏞負責撰寫了永璿大部分折子,自然曉得這是事,“日後我朝藩屬分為內藩與外藩。吐蕃、西域、蒙古諸部、琉球、星洲、馬六甲、倭為內藩,一律由朝廷派遣大小官員,最高官階位同總督巡撫;安南、占城、朝鮮、婆羅洲、呂宋等為外藩,其最高掌管需向本稱臣,位階高總督半級,賜郡王爵。”

永璿點點頭,其實這一套管理機製是參考了後世英聯邦管理事務。內藩自然還是領土範圍所在,隻不過在經濟等政策上給予傾斜優惠;外藩則是自治領,給予一定自主權。不過按照永璿構思,目前外藩都要劃歸成內藩,這外藩名額是留給日後澳大利亞、印度等地。

“那王爺將蘭芳共和定位成?”

“先外藩,再內藩。”永璿冷笑了一聲,“這蘭芳共和還這當本朝是什麼了?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麼?若不是念在同宗同祖份上,我還懶得管他們呢。”

金鏞默然,他自然也曉得蘭芳這幾年做了些什麼事情。其實本來兩互相獨立也就算了,偏偏那蘭芳非要摻和到內來。暗中資助白蓮教什麼,搞得內烏煙瘴氣。隻怕是百姓也對這個“反清複明”排頭兵有些不滿了。

永璿沒有再多說什麼,離了書房朝西廂而去。

那王屾等人已在西廂等了一會,眾人對這大觀園也是驚鴻一瞥,驚歎不已。

“哼,不知道費了多少民脂民膏!”王五對永璿一直沒好印象,故而出言道。

“他哪需要搜刮民脂民膏?”王屾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怨憤,便笑著安慰道,“這天底下最富裕人中,這年少有為八王爺隻怕是前三了。”

“這等商人還不是將民脂民膏據為己有?”王五畢竟是儒學出身,對商人沒什麼好感。此話一出,隨行商人都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