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客人正虎視眈眈地伺機而動,意圖給俄國人致命一擊。
“既如此,那我就恭賀八哥馬到成功!”
“你也是!”
正文 北上。星洲城。永瑆歸來。
正是臘月時分,京廣馳道上奔馳著一輛馬車,而拱衛在馬車四周的儼然是親王的依仗。如今在那邊的親王就隻有當今的皇八子,恭親王永璿。如今這永璿飛速趕回京城,落在旁人眼中,似乎是京城正有什麼不當的事情發生。不過沿途的官員卻早知道了消息,知道這位王爺是趕回京述職。至於述的是什麼,就無人知曉,但好歹也是一個說法,讓人知道京城並無生變。
乾隆讓永璿回來述職自然是一句話的事情,不過對於永璿卻是一件非常苦惱的事情。雖然蒸汽機一件發明了,但是明顯無法用在馬車上。畢竟現在的蒸汽機體型龐大,若是縮小了,馬力就不夠。永璿已經開始期盼,希望鐵器工場的人能趕緊將內燃機實用化。不過好在永璿用的是自己的馬車,采用換馬不換車的策略從京廣馳道往京城趕,雖然速度比不上飛機,但是比海運還是稍微快了那麼一點。
“主子,前頭就要過長江了,咱們得上渡輪了。”如今伺候在永璿身邊的是太監春喜,是半年前乾隆從內務府撥過來的。這春喜看上去年紀不大,但是下盤卻異常穩當,似乎是個練家子出身。想來是乾隆留在自己身邊的人,不過永璿倒不認為自己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於是這個春喜就成了自己的貼身太監。
“嗯。”永璿應了聲。雖然自己端坐在馬車裏,而且又有減震彈簧跟軸承,但是連續半個月的不分晝夜奔馳,也讓自己的身體吃不消。好在前麵是長江,因為渡河的緣故,稍微能有半天休息,不用那麼顛簸,對自己的身子骨也是個安慰。
“南邊可有什麼消息?”永璿走出馬車,問了聲春喜。
春喜道:“沈先生那邊有消息,奴才這就喚沈先生過來。”
“嗯。”永璿點點頭,“這般趕路的,也辛苦了沈初跟戴衢亨了。”
不多時,沈初便走了過來。“見過王爺。”
“不必多禮,南邊如今可有什麼消息?”
“昨兒個剛收到金先生的信函,”沈初道,“五日前,緝私衙門便以打擊馬六甲海盜之名從廣州出發了。另,南洋艦隊也從當初遠東艦隊的路線繞道巴林塘海峽,繞行印度洋。按照五國同盟軍事指揮委員會的計劃,大概是在三日後,三路大軍兵指南洋。”
“三日後?”永璿盤算了下路程,“那時咱們還沒出湖北呢。不過就算英國人即時將消息送了出來,那個時候盛京將軍跟伊犁將軍也該做好了準備,暫時還不用當心俄國人。”
這沈初與戴衢亨乃是永璿的核心幕僚群成員之一,隨著金鏞年歲漸長,無論是永璿還是金鏞都在開始物色新的幕僚長。沈初乃是招商局的筆帖式,善於理財,對國計民生頗有研究。他比永璿年長十七歲,是金鏞看好的自己接班人。而另外一人戴衢亨則是一名秀才,因為一篇關於南洋形勢的策論引起永璿的注意。而戴衢亨比永璿還年輕近十歲,才十四歲的他便在江南士林嶄露頭角。按照金鏞的打算,這戴衢亨將是永璿的第三代幕僚長。如果永璿他日能更進一步,這戴衢亨就是永璿後期的重要閣臣了。
永璿對金鏞能撈到這兩個寶貝也純屬意外,這沈初和戴衢亨原本就是乾隆最後一任軍機處的兩名成員,不過這個時代因為曆史偏差而落到了自己手裏。永璿對他二人的年紀和側重點也非常滿意,沈初重民生,戴衢亨重外交,這剛好符合自己日後執政側重點過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