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讓俄國人不敢在這裏放肆。
對於唐努烏梁海騎兵的裝備,蒙古人自然也是覬覦許久。隻是清廷對蒙古人的旁敲側擊一律無視,即便蒙古人光明正大地說我們要購買的時候,清廷也以裝備有限給婉拒了。如今蒙古人充當攻擊俄國人的急先鋒,清廷也不好意思說裝備不賣了。隻是這次出售給蒙古人是最原始版的重裝甲,這部分是唐努烏梁海騎兵淘汰下來的,放在軍備庫裏也是浪費,結果就被兵部的人加價三倍賣給了蒙古人。永璿得知之後,也隻能暗暗讚歎一句罷了。
得到了裝備的蒙古人自然是喜不自禁,無論是親清廷的,還是暗地謀求獨立的蒙古貴族,都認為這些武器裝備加強了喀爾喀的軍事力量。在拿到裝備後沒多久,喀爾喀迅速抽調了各部的精銳組成了喀爾喀騎兵,然後加進訓練。而此時便是檢閱喀爾喀騎兵的時候到了……
如果你認為蒙古人沒有看出清廷的陰暗想法的話,那一定是錯誤的。但是對於清廷如此陽謀地打算削弱蒙古,蒙古人卻也還是毫無方法。陰謀與陽謀最大的區別在於,陰謀被發現了可以不被執行,但是陽謀卻是被發現了還得被執行下去。
蒙古人知道將自己當做馬前卒是清廷“減丁政策”的繼續,但是無論是虎視眈眈的俄國人還是躲在角落裏伺機咬上一口的黑龍江將軍和唐努烏梁海都是蒙古人無法抗拒的。如果幫助清廷,那麼還能抱住喀爾喀現在的疆域;如果背叛清廷,那麼清廷大不了舍棄部分喀爾喀地區,也要將剩下的喀爾喀吃掉。而真到了那般地步,漠南蒙古自然會見死不救,那喀爾喀就真的成了曆史名詞。
“這仗是不得不打了啊。”領兵的蒙古將軍哀歎道。
作者有話要說:戰爭部分開始……
筆墨會在世界大戰和京城風波中轉換。
因為知道大家不是很愛戰爭,所以宮鬥和家鬥還是會輪番插花的。
141世界大戰•壹
乾隆越來越經常性地將永璿招入東暖閣問話,而且這種問話不僅沒有避諱宮廷裏的太監,甚至連軍機大臣、翰林院的侍讀侍講大學士都沒有隱瞞。不少問話就是當著朝臣的麵,詢問的內容從內政到外交、軍事,無所不包,而在旁人的眼中,乾隆完全是向永璿谘詢治國策略。
皇帝想朝臣谘詢治國之策並非不可,反而會落下“納諫”的美譽。但是如果這個朝臣是皇帝的兒子,同時又是“儲君”的最大爭奪者的話,就會有很多遐想了。但是無論軍機大臣還是永璿本人,誰也無法知道乾隆此舉到底意在如何。
隻有乾隆心裏清楚,蘇合香酒已經越來越沒有效果,乾隆是個心中有偉大抱負的帝皇。雖然乾隆做出過不少糊塗的事情,但是在中國的曆史上,他也算得上是個有進取心的皇帝之一。但是現在乾隆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雖然他舍不得自己的皇位和權勢,但是心悸的毛病已經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是天子又如何?你不是天,你就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
所以乾隆已經開說著手皇位繼承的安排,將永璿推到台前並不是為了樹立靶子,而是乾隆已經沒有能力處理這一切。與其等著自己死去的那一日,讓朝堂失去秩序;不如現在就將永璿納入到這個體係來,免得在自己駕崩之後,整個天下陷入混亂。
乾隆善讀書,對前朝的曆史自然是非常清楚。雖然乾隆舍不得現在的“專製獨裁”的滔天權勢,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明朝內閣的作用。朱元璋為了避免相權製衡皇權,就采取了裁撤丞相的做法。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當然能讓皇帝手中的權勢無與倫比,可同時也讓朱元璋及其後代不少皇帝累得力不從心。於是朱家的皇帝們,慢慢將相權分散到內閣手裏,依靠五名左右的閣臣來共掌相權,同時再利用司禮監的批紅權製約內閣。更重要的是,作為內閣的執行機構,是對皇帝絕對忠誠的。所以也就有了嘉靖皇帝四十幾年不上朝,國家依舊無事的局麵。因為內閣和司禮監已經足夠保障國家的正常運行,同時內閣與司禮監的互相製衡,以及六部的相對獨立,都讓內閣無法出現權勢滔天的權臣。君不見嚴嵩即便那般無所顧忌,但是在嘉靖麵前卻是大氣也不敢出一口的。
當然,乾隆沒打算在清朝複辟明朝的做法,因為不僅讀書人已經對太監擅權深惡痛絕,更重要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自尊心也不容許向“手下敗將”學習。所以乾隆除了研究明朝史書之外,將很多的精力都投向了江浙一代。
因為和珅在江南招商局裏貫徹永璿的“萌芽計劃”,再江南本來就有資本主義的火種在,故而在江南已經隱約有“資本主義啟蒙運動”的架勢。雖然永璿不遺餘力地推行近代化,可他也知道現在的中華帝國無法承受法國大革命那樣疾風驟雨的改革。更何況,法國大革命事實上是失敗了的,雖然為法國留下了變革的火種,可是也將好好的一個歐洲大陸強國變得不堪一擊。所以,永璿指示江南招商局將學習的目標定為英國,但是對於法國的思想著作也是不遺餘力地引進,隻不過在翻譯的時候,永璿讓剔除掉了部分過於暴力的宣傳。故而對於江南的士子來說,你沒讀過《英國大憲章》,或者不知道法國的伏爾泰就太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