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中宮:道書及中國醫學所謂的“中宮”,隻是一個抽象的名稱。它主要的器官,就是胃脘,也可以說便是“胃”部。接過去陰陽八卦的抽象理念來說,它甚是五行(水、火、木、金、土)的“土府”。金、元時代的中醫,對健康重點的看法,約有兩派:(一)以專治中宮的胃氣為主。〔二)以專滋養腎髒“坎水”為主。這種屬於中醫醫理學理論上的觀念,在此暫且不論。而他們原始的觀念,都從陰陽八卦等抽象理念的邏輯推衍而來,所謂“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宮八卦不離壬。”便是這些理論的依據。但依事論事、脾胃對於一個人的健康長壽和養生修道,實在是太重要了。不論任何大小病症的發生,第一項嚴重的警告,就是胃的食欲先發生問題。例如傷風感冒了的人,胃口一定不好,腸胃一定有問題。換言之,腸胃消化良好的人,即使有些傷風感冒,也滿不在乎。胃口上通食道管,就是道家所謂的“十二重樓”,下通大腸,以及連帶影響腎髒、性腺等作用。

靜坐到達腸胃有氣機在滾動,乃至氣機鳴蕩,內在有如氣泡聲音等感覺的時候,這便是初步的第一征候。經過這一征候以後,往往有食欲亢進,或者感覺氣滿而不思飲食的現象,如果有了食欲亢進的情形,必須要節製飲食,不可貪圖口腹之欲而過分吃飽。但在此時必須注重好的營養,足使真能吸收融化。倘使有氣機脹滿不思飲食的情形,應當酌量減停飲食。以待有食欲的需要時,再慢慢的少吃多餐,以資補益。

其次,在“中宮”胃部有了如上所說初步的第一征候發生時,也很可能在同一時期,便有打呃、噯氣、放屁等現象。有些學道人,看丹經道書,或聽過師傅口訣,認為放屁是走漏“元氣”的事;拚命緊撮穀道,忍屁不放,弄得濁氣薰蒸內髒,至於麵黃肌瘦,或者引起便秘,內外痔瘡,乃至其他的內髒病症,不一而足。其實,真正的元氣不可泄漏之說,並非是指在此過程中的屁氣,那是別有道理,容以後再說。總之,當此過程,噯氣、放屁,大可任其自由一番,以便腸胃真正清理淨盡,而有兩種現象,特別值得注意:

(一)打長呃、噯長氣,好像有嚴重胃病人的情形。

(二)大便頻頻,有的嚴重到猶如瀉痢的情形,乃至連續十天半月不等。

有關打長呃和噯長氣的認識:這是胃氣上行(亦即同於瑜伽煉氣術所謂的上行氣發動),將要衝通食道管的象征。等到食道管的氣機真正衝開以後,頭腦清新,胸懷舒暢。而且由頭頂降到“唾腺”所流出甜蜜清涼的津液,滑滑而自來、源源充滿口腔。這便是丹道書籍上所說的長生之酒、甘露自灑的征候,也有用“玉液瓊漿”的神妙名詞作譬喻。過去在康藏一帶修習密宗教法,對於有了如此打長呃、噯長氣的人,便會生起恭敬禮拜之心,認為是氣脈已有相當成就的非凡之人了。

有關大便頻數類似瀉痢的認識:一個普通的人,如果有了大便頻頻,甚至有瀉痢屙水等情形,當然是有嚴重的腸胃病,或者是急性腸炎等病症的現象。但無論屬於哪種病征,毫無疑義的,它給予人的感受是痛苦的。倘便是因“靜坐”發動氣機的原因,雖然有大瀉或屙水等現象,但並無痛苦的感受,而且頭腦、內髒反有一種清新舒服的感覺。雖有輕微的軟弱之感,但無大礙,等瀉到最後,屙出一些稍帶紫黑色的粘液,便是腸胃的積滯,真正清除淨盡,自然而然就會停止瀉泄了。如果是專門從事養生修道的人,經過這一階段以後,心境的靜定境界,和生理上的感受,一定會進入另一新的狀況。但對飲食起居,必須適時適量,特別知道謹慎,不可貪圖口福而過飽或亂吃東西,總以恬淡為宜。尤其對於男女之間的性行為,應該特別守戒。如有家室之人,難於免俗的,至少要作到“寡欲”為上策,倘使違反了上述男女飲食的告戒;又須經過“靜坐”工夫--時間的累積,而再度發生瀉泄等現象。一般“靜坐”修道的人,“屢成屢敗”的經過,這也是其中重要關鍵之一。至於縱欲無當者流,更不在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