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家醫學的觀念:過去的中國醫學和從事煉養“長生不老術”的人們,認為人體內在的“精”子,便是生命最基本的要素。不但道家修煉神仙的丹法,要以“煉精”為主要的修養,所謂醫學宗祖典籍的黃帝《內經》,也以養精蓄銳為“祛病延年”、“養生長壽”的基本要務,如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又雲:“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夏不藏精,秋必病痢。”等等,便是說明“精”與養生的重要。後來演變到道家的丹法,尤其重視“還精補腦”為“長生不老”的要務。至於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還精補腦”?真正的“精”又是什麼東西?總是含糊不清,眾說紛紜不一。

現代醫學的見解:現代醫學對於泄精和性行為的理論,恰恰與道家的觀念相反。它認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在相當時間和正常狀況下排泄精Y,那是並不妨礙的事。如果勉強壓製性行為和忍精,反而別身體有害。而且認為由性腺內分泌的化合而產生精蟲和卵子,那是生理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如果認為壓製精蟲可以增加自身的健康和長壽,等於一種性變態心理的幻想和無知的謊言而已。這些觀念和理論,往往牽涉到“生理學”、“性心理學”、“神經學”、“荷爾蒙”等等學識,頭緒紛繁,尚未有綜合的定論。不過,一言以蔽之,絕對不會有一個純淨的獨身主義者,畢生毫無性行為的泄精(包括遺精、夢遺、手Yin等),而能健康長壽地比一般人活得長久。相反的,這一類人,往往因有性變態心理的長期憂鬱,多半死於腦溢血或癌等一類病症。因此,所謂“還精補腦,長生不老。”以及“煉精化氣”等理論,在現代醫學的觀念中,簡直視為一派胡言亂語。

旁門左道的理論:但在中國三千年來的正統道家醫學之外,又同時存在有不同於“清修派”的說法。他們也認為“還精補腦”和“煉精化氣”是不易的原理。但是“還精”和“煉精”的方法,卻需要有正當而特別方法的性行為,才能真正做到“返還”與“補腦”的利益。他們的理論也根據《易經·係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名言而牽強附會,說得天花亂墜地搞那男女雙修的事情。唐、宋以後道教的火居道士(出家而有家室的道士),和唐、宋以後蒙、藏密宗一派的雙身法,都有相同類似之處。至於民間秘密流傳有關性行為之醫學,和性心理學相近的黃帝《素女經》、《玉房秘訣》等《容成》、《素女》之書,也便成為他們的秘訣之一了。此外,還有專傳那些“[手力]”、“扣”精關點穴的手法,普遍流行。結果弄得那些學道的人,陷於性無能而稱之謂“斷欲”。甚至,因此而得胃病、吐血、鼻衄、腦溢血、神經錯亂等症,比比皆是。至於搞得氣血混濁,麵黃肌瘦而生趣蕭索的,還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呢!但是,這些丹訣道書上所說一個人的年齡和精力生長的周期性,以及在那種年齡而可作適當性行為的理論,和現代醫學的研究非常吻合。古人說:“是小道亦有可觀也已”,站在博學慎思的立場而言,旁門亦門,左道亦道,倒也有不可一概抹煞之處。

43、認識真精

那麼,“還精補腦”與“煉精化氣”等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嗎?這又不然!我們必須了解了以上所提這些新舊道家和醫學上的觀念,再來討論此事,才能比較踏實。真正道家所說的元精是什麼?一言以蔽之,“生命本有的自然功能而已”。老子引用嬰兒“不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的狀態,便是很好的說明。例如一個在成長中的嬰兒,當他在睡眠的時候,絕對還沒有男女性欲的意識,但是他的生殖器卻翹起,那便表示生命本有精氣(也可稱之謂精力)的散布和生長的功能。到了孩童的階段,一旦有了性的需要和性的知識以後,當性器官發動作用時;便會引發心理的性欲觀念;或者因為淫欲的衝動,就促使生殖器翹起,心身互相影響,互為先後,並不一定。這個時候;性腺內分泌與腦下垂體內分泌等一係列的荷爾蒙,都會受到性心理的刺激而發生變化的作用。由於心理和生理(神經、血液、荷爾蒙等)互相交變,內分泌通過睾丸子宮的刺激反應,便迅速的製成精蟲和卵子。再進而有性行為的交合作用,便會產生泄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