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所謂“還精補腦”和“煉精化氣”的工夫,是指在心理上沒有絲毫欲念的狀態,但性器官卻本能地發生了作用的時候。那時隻要做到絕對地清心絕欲,讓它依循生理自然的血液循環而歸於平淡,就可自然而然達到不還之還、不補之補的境界了。如果有了欲念配合性器官的作用,已經使性腺荷爾蒙和精蟲的活動發生作用以後,再來有意去采補回來,控製它而[手力]令回轉,便會使膀胱和血液裏增加一大堆的廢物。輕則迫入膀胱、影響攝護腺等機能的嚴重負擔。重則會使心髒、肺、肝、腦神經等,發生最壞的嚴重後果。道書丹經上要人認識清楚,“水源清濁”之說,便是對這兩種現象的差別而言。◣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但在事實上,一般修學靜坐和修道的人,每每到了這個階段,幾乎無人能夠做到“朘作”而不引起絲毫的欲念的。即使偶然一次可以,再接再厲,由於生理的作用壓迫心理,就萬難清淨自守了。因此以“百日築基”、“煉精化氣”的工夫來說,的確便有“學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的慨歎。倘使年老精力衰竭,或者因病,或者因作那些旁門左道的工夫而使性無能,或者性腺根本失去新生的能力,因此而心理毫無欲念的,那是生機已絕,根本談不上修養鍛煉的工夫。但是,以上所說的,也隻是從生理的作用而大概一講有形的精氣而已。如果再進一層而追究能生精氣的根源,那便要探索佛家所說的“心精”,才是“無上丹法”的‘真精”之至理哩!

44、靜坐與“煉精化氣”的剖析

為了要切實認識“煉精化氣”的真正意義,首先必須要注意“精神”、“精氣”、“精力”、“氣力”、“心力”這些名詞的連鎖關係。本來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中,精和神這兩個名詞也同“精”和“氣”這兩個名詞一樣;完全是獨立分開的。後來雖然把“精神”兩字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專有的名詞,究竟“精神”一詞的內涵意義是指什麼,很難下一確切的定論。

到了漢、魏以後的道家手裏,特別提出“精”、“氣”、“神”三個名詞,作為修成神仙不死之藥的主要中心;那是根據黃帝《內經》和道家的《黃庭經》而來的。《黃庭經》所謂的:“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便開啟後世修道煉丹者更加重視“精”“氣”“神”的先聲。經常有人來問“精”“氣”“神”這三個名詞的明確定義是什麼?實在很難解釋。但是為了較易了解,我就引用宇宙物理的“光”“熱”“力”來作比方。“精”是生命的“熱”,“氣”是“力”,“神”便是“光”。人生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光”“熱”“力”的功能,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