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有點髒兮兮的”,就是“頭發上總是油乎乎的”。同事們都不願意接近他,有的同事甚至覺得他很怪異。

我曾經在某個雜誌上看到過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告訴人們,不要為了將來而在現在過廉價的生活。那篇文章說:有些人認為節省能使他們的生活更保險,於是現在的生活過得潦草而廉價。其實這是對生活沒有信心的表現,沒有自信的人是可悲的。

與那些揮霍無度的年輕人相反,有的年輕人則是毫無原則地節約。似乎每一項消費都會破壞他們心中的安全感。他們省吃儉用,不該花費的不花費,該花費的也不花費。這種人留給人的印象就是吝嗇、迂腐,當然沒有品味可言。

年輕,雖然是奮鬥拚搏的好時期,但絕不是說年輕就不能享受生活。當然,過有品味的生活也絕不是揮霍腐敗的生活。

4. 沒錢可以,但不能沒品味

可能你會認為培養高雅的品味、優雅精致的生活、文化藝術的修養,打高爾夫球、聽音樂會、彈鋼琴、穿品牌服裝要有金錢的支持。所以,你認為隻有先賺到了錢才能提高品味,有錢人才有權談品味。

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的確,有錢人更容易接近高標準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但是品味跟金錢卻沒有絕對的關係。一個人的品味並不是由他的財富決定的,而取決於他所受的教育、他的生活觀、他的性格和他所處的環境。就像一個人的穿著,並不在於有多麼華麗,而在於搭配的恰當和得體。有的人雖然全身名牌,珠光寶氣,但留給人庸俗的感覺;有的人僅僅是簡單的牛仔加T恤,卻也能穿出自身的氣質。

我經常看到有些人喜歡買些廉價、做工粗糙的偽名牌,其實,他們不僅沒有占到“名牌”的便宜,更是降低了自己的品味。這些人要麼是太虛榮,要麼是誤解了“品味”二字。精致和優雅的生活,並不是隨著品牌和金錢來的,它來源於你骨子裏的“精品意識”。

別讓細節給你的形象丟分

周六下午,魯莉要趕到鼓樓大街去相親。姐姐給她介紹了一個“很不錯”的小夥子。

吃過中飯,姐姐早早地就把她推出了門,邊把她往的士上塞,邊嘮叨著那幾句話:“那小夥子長得很帥,保證你對他一見鍾情!”“他們家的門檻可是被媒婆們踏壞好幾個了,你可要好好把握哦!”

魯莉到目的地的時候,對方已經到了。他在咖啡廳靠玻璃窗的位子坐著。她不禁打量起他來:一條休閑牛仔褲,一件條紋棉質T恤,一件薄而挺刮的黃色外套,麵料精細,搭配和諧,想必他應該是個有品位的人。

姐姐果然說得沒錯——外形還算能入得她的法眼!她頓時對這個小夥子有了好感。雙方相互介紹姓名。小夥子叫李亮。

服務員上來,問兩人喝點什麼。魯莉點了一杯摩卡咖啡,然後把菜單遞給對麵的李亮。李亮微微一笑,對服務員說,我也要一杯同樣的。

李亮態度大方,兩人聊天氣,聊他們熟悉的人,氣氛還算不錯。

一會兒,咖啡上來了,李亮很紳士地做了個“請”的姿勢讓魯莉喝咖啡。接著,他自作主張地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到魯莉杯裏。

“啊!”方糖掉到咖啡杯中的一瞬,幾滴咖啡濺到了魯莉的衣服上。李亮的表情也頓時僵硬了,連連說對不起。

魯莉想,可能是他太緊張了——見過吃飯時給人夾菜的,但沒見過喝咖啡時給人夾糖的。她覺得他有些滑稽,忍不住又想笑。

魯莉擦了幾下衣服,顯然是擦不掉了。稍後,恢複了平靜。這下,都不知道說什麼了,氣氛變得尷尬起來。

魯莉想打破這種緊張的氣氛。突然她想到最近看了一本小說《追風箏的人》,希望兩人能找出一點共同話題來。於是,她問李亮是否看過這本書。沒想到李亮卻說,我從來不看小說,太浪費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