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莉本想糾正他對小說的“偏見”,卻發現李亮拿起杯中的小勺,一勺一勺地往嘴裏送咖啡。“天啊!有這麼喝咖啡的嗎?”魯莉大吃一驚,起身說家中有事,就匆匆離開了。在路上,她想,姐姐真的沒騙她,李亮家中的門檻可能真被媒婆踏壞了——一個說不成功,再找一個。
從外貌和服飾上看,李亮給魯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魯莉第一感覺,李亮是個有品味,有素質的人,願意與他相處,可是偏偏在喝咖啡的時候,用糖夾子直接夾糖,用小勺喝咖啡等細節無聲地揭露了他的本來麵貌,毀掉了他在魯莉心中的形象。
不要小看了細節的力量,很多小細節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形象和素質。每一個小細節都展示給你身邊人一個無限的想象空間。比如,當一個人從你身邊經過時,他的白色襯衣上有一滴油漬,你馬上會判斷他是個做事不細致,不拘小節的人;當你見到公共場所有人撿起一片垃圾扔到垃圾桶中時,你馬上會判斷他是個樂於助人,充滿愛心善良的人;當你看到在圖書館看完書,把椅子放回原位的人,你馬上會判斷他是個做事謹慎,守規矩,有責任心的人,等等。
好的形象可以幫助我們爭取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人脈”,增強個人的競爭力,而經常無意間破壞我們形象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言行舉止中的一些不恰當的小細節。很多時候,一個細節失敗了,你整個的形象也就被人否定了,就像上麵故事中的李亮一樣,讓你不小心就失去愛情,失去工作,甚至失去整個人生。
於細微處見精神,有些事雖然看似不經意,但都是平時修養的結果。隻有當我們把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做好,養成習慣,才能在舉手投足之間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乃至成就大業。
以前,我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先生要雇一名勤雜工到他的辦公室做事,他挑中了一個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問道,“你為何喜歡那個男孩?他既沒帶一封介紹信,也沒任何人的推薦。”“你錯了。”這位先生說,“他帶來了許多介紹信。他在門口蹭掉腳上的土;進門後關上了門,這說明他做事小心仔細。進了辦公室他先脫去帽子,證明他既懂禮貌又有教養。當看到那位殘疾老人時,他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心地善良,體貼別人。”“其他所有人都從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書邁過,而這個男孩卻俯身揀起那本書,並放在桌上。當我和他交談時,我發現他衣著整潔,指甲修得幹幹淨淨。難道你不認為這些小節是極好的介紹信嗎?”
不要以為沒有人注意你。與你交往的人往往都有一雙雪亮的眼睛,即使你不說話,不做事,他也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你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形象,從小處入手。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花時間在形象的細節問題上,那麼希望你不會有為自己感到遺憾的那一天。
第四章 為了自己,努力工作吧
工作本身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經濟上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20幾歲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不是用來掙錢的,是用來學習的。在工作中學習比在工作中工作更重要。
20幾歲掙錢不如掙經驗
“好好讀書,將來找份好工作”,“沒有工作,看你以後怎麼辦!”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讀書是為了找很好的工作”“工作是為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