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就是與人溝通和交流的好處——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然而,良好的溝通還有更大的好處,它可以縮短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反之,則容易導致誤會的產生。因此,我們要懂得與人溝通,主動與人交流。而溝通卻是有著一定的技巧,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個男孩子,非常活躍。上班的時候,他突然聞到一股臭臭的味道。當他跟身邊的一個同事說話時,發現原來是同事的口臭,於是,他大聲說:“大姐,你今天刷牙了嗎?你的口臭都快熏死我了,像死魚的味道,”他一邊說,一邊好心地遞給同事一塊口香糖,“快吃一塊吧!”
其他的同事都看著他們,有幾個男同事還發出了笑聲。這個口臭的女同事臉漲得通紅,沒有接他的口香糖,摔門就走了。從此以後,對他的態度也非常冷淡。這個男孩還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自己不過是開了個玩笑,真是好心不得好報!
孔子說過“言不順,則事不成”。在生活中,很多的時候就是因為一句話、一個舉動而疏遠了你與他人的距離。如果你常常因為說錯話而得罪人,或是不知道自己該說點什麼、怎麼說,那麼,你的溝通能力就有問題了。
可能你會說,溝通不就是聽和說嗎?需要什麼技巧?溝通雖然隻是個聽和說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並不是想象得那麼簡單,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而誤會也就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
這個過程包括:你想說什麼(即你希望對方了解什麼)→你說了什麼(即你是怎樣說的)→對方實際聽到了什麼→對方以為自己聽到了什麼(經過他的大腦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方就你說的話做了怎樣的回複(即他說了什麼)→你以為對方說了什麼(即經過你的大腦分析,你對他的話做出的結論)
這幾個環節中,任意一個地方出了錯(有時候是你本意,有時候可能是無心的)都會造成溝通障礙,或是產生誤會。
黃鵬在某公司做銷售,是公司的得力員工,每個月的銷售業績都是有目共睹,他為人厚道、謙虛,所以他跟同事和部門領導都相處不錯。由於公司業務擴大,總經理決定在南方一個城市建立銷售網絡,成立一個辦事處。
關於辦事處負責人的人選,部門經理在總經理麵前推薦了黃鵬這個做事穩重的年輕人。那天,當總經理到銷售部視察的時候,順便問了黃鵬關於到南方辦事處去的意見。黃鵬心裏非常高興,他早就希望有這麼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了,而且被外派,薪水自然也會增加不少,可他嘴上卻不斷謙虛地說:“不知道我能不能勝任……我以前沒想過要去南方……”
總經理聽了他的話,點點頭,走了。
一個月後,調令下來了,被派到南方辦事處獨當一麵的人不是黃鵬,而是公司另一個業績遠不如他的銷售員。黃鵬覺得很失望。他原以為被外派的人非他莫屬,結果卻並不是這樣。於是,他去問部門經理怎麼回事。部門經理也納悶了:“不是你自己不願意去的嗎?”
黃鵬摸摸頭:“我什麼時候說我不願意去了?”“你親口對總經理說你不願意去南方工作呀,還擔心自己能力不夠,
“需要再磨練一段時間!”部門經理說。
這時,黃鵬才明白過來,自己當時不當地謙虛,被總經理理解為自己不願意去了。這麼個好機會真是失去得太冤枉了!
我相信生活中很多人也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明明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結果卻說成了另一個,讓別人誤解。因此,我們說話時候,要想好了再說,聽話的時候,要聽明白了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