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

「滿分幾分?」

「滿分八十分。所以說他是被自己的同性伴侶甩了?還是他甩了他的男朋友?」

「這點還不知道,感覺他是個非常理性的人,這也是我覺得他是男人的原因之一。」

「這是性別歧見吧,剛剛才說我有異性戀迷思的。」我不滿地嘟著嘴說。

「男人跟女人的思維方式本來就不一樣,這是有腦科學研究證明的,隻是我沒說有優劣的分別,理性思維未必就比較優秀,有時候反而容易被邏輯和成見所囿,女人的腦創造性和彈性都很高,這點從你身上就看得出來。」

「承蒙厚愛。」

「哪裏哪裏。」

「那麼,要怎麼找出他的真實身分來?」我問。這一來我倒真的來了興致,前一陣子PTT還是其他網際網路上流行所謂「人肉搜索」,不過那是倚靠多數人的力量,畢竟人活過必留下痕跡,根據六度分離理論要連線到某個人身上並不困難。

但是隻靠一個部落格,隻靠我和Q兩個宅男宅女,那就很有挑戰性。

順帶一提,Q真的是生理男性,這裏並沒有任何詭計。

「這個部落格寫了整整三年,文章加起來共又一千兩百四十三篇……」

「一千兩百四十四篇了,他剛剛又PO了一篇。」

Q看著螢幕說,我忙湊過去看,果然部落格上又多了篇標著「New」的文章。

『失戀第一百四十九天,捷運跑了,我追不上。』

「看起來他應該是個上班族?」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我首先發難。Q點了點頭,

「不管是不是上班族,至少最明顯的,他應該是個倚賴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族。」

「嗯,部落格裏滿布著大眾運輸工具,捷運是最常出現的,然後也有公車。但是計程車、摩托車或男友便車之類的東西卻一篇也沒看見。」我思索著說。

「這也可以推斷出他住的地點。」Q忽然說。

「啊,捷運是嗎?不是台北就是高雄?」我擊掌。

台灣的Subway有個別出心裁的譯名,叫作「捷運」。我是不知道這個翻譯是否獨步全球,隻是自己說自己很快的交通工具,這在世界各地都很少見就是了。

「沒錯,高雄捷運通車在2008年的3月,但高雄捷運悠遊卡的啟用,是在2010年的4月,但你看這裏的記事,作者在2009年5月有一則寫著:『七、悠遊卡掉了,還好有人撿到站務室。』表示他在高捷啟用悠遊卡前,就利用這種卡片通勤了。」

「所以他是台北人,或至少長期居住在台北。」我點頭。

「對,再來,為什麼他隻用大眾運輸工具,卻不使用任何私人交通工具呢?」

「應該是因為他沒有?」我問。

「為什麼會沒有?男人到二十幾還沒有自己交通工具的並不常見耶。」

「你又知道他二十幾歲了?」

「這邊,20xx年6月的記事,說到Tony陪他去郵局辦國民年金自動轉帳。」

台灣的國民一到25歲,在沒有其他社會保險的狀況下,就會被政府強製勒索國民年金,到了六十歲再像領保險金那樣領回來。不過很多人寧可不繳就是了。

「啊,國民年金,二十五歲……」我恍然大悟,「但也有可能是過了一陣子才去辦自動轉帳不是嗎?所以他也有可能已經離二十五歲很遠了。」

「嗯,這也有可能,可是我覺得這個作者不太喜歡出門的樣子,除了必要的上班或上課之類的,他不是喜歡到外頭和人交通的角色。所以應該無法忍受好幾年每次都得外出繳費這種事,所以所想他應該是一有這種需求就去辦了。」

「二十五歲以上的男人,不喜歡出門,然後愛搭大眾運輸工具嗎……」我感覺腦海裏的形象逐漸形塑、鮮明起來。

「然後回到之前的問題,為什麼他這麼愛搭大眾運輸工具?」

「不開車我可以理解,因為二十五歲的確不太買得起車,但摩托車也沒有,的確是有一點罕見……啊,會不會是他覺得男友有車了,沒必要自己再買摩托車?」

記事裏經常會有『Tony開車來找我』、『Tony一個人開車去公司』,所以可以簡單地判斷他的男友是有車的。

「但是這樣的話,他應該會讓Tony經常載他才對,他連去和Tony約會,都是自己搭捷運去的,這對沒有車而伴侶有車的人而言實在很不尋常。」

我沉默下來,這的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