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段(2 / 3)

朝鮮使臣不得不忍痛將手裏的高麗棉便宜賣掉,這可是貨真價實的跳樓大拍賣,每賣掉一匹高麗棉,朝鮮使臣的心都疼了,靠著這跳樓大拍賣,這才勉強把手裏積壓的高麗棉賣掉。

朝鮮使臣也大惑不解,明明人參、高麗貢紙、東珠什麼的還是有不少人搶購,可他們帶過來的高麗棉怎麼沒人要了?

高麗棉是朝鮮特產之一,雖然同樣是棉布,但高麗的棉花比中原的棉花更加纖長,再加上高麗織工的出色技術,織出來的棉布也比中原的棉布要細致舒適,隱帶光澤,這才得己被選為貢品。

以往朝鮮使臣帶來的高麗棉都是被人搶購一空的,怎麼這一次竟然會碰上滯銷?這些高麗棉在品質上雖然頗有不如進貢的貨品,但也絕對是一時之選,怎麼會在大晉朝裏賣不上價呢?

疑惑之下,朝鮮使臣也細細了解了一番,這才知道大晉朝眼下正流行著棉麻布,就連富貴人家都以買織造局所出的棉麻布為榮了,自然沒人來買他們的高麗棉。

朝鮮使臣好奇之下,也讓隨從買了一些棉麻布回來,使臣一摸之下,便微微色變,“這當真是棉麻布?這分明是棉布啊!”

麻布向來是出名的粗糙,而棉布細滑,而這棉麻布摸起來頗為細致,分明是一塊上好的棉布,怎麼能稱之為棉麻布呢!?雖然光澤感有些不如高麗棉,但就細致度上不輸給他們的高麗棉了。

隨從解釋道:“大人,這真的是棉麻布,說是摻了三成的麻,如果是純棉布,這布料更是柔軟細膩,遠非咱們的高麗棉可及。”

朝鮮使臣原是不信,硬是讓隨從買了一匹回來,一摸之下,不由得色變,這布料之細柔,幾乎讓他有在摸綢布的錯覺,而且觸手生溫,好似在摸自家小妾的肌膚一般的舒服。

朝鮮使臣驚道:“這當真是棉布!?”

如果棉布能做到這種地步,那他們還需要什麼絲綢,直接穿棉衣就好了。

隨從點頭道:“可不是棉布嗎!那布店的主人說這匹布可是他們的鎮館之寶,出自織造局裏的精品,說是什麼高支棉,不過這布料也是極貴,尋常的棉麻布五錢一匹,而這什麼高支棉足足要五兩銀子一匹,再添點都可以買綢子了。”

他們高麗棉也不過一兩銀子一匹,而這高支棉足足是他們高麗棉的五倍,同樣都是姓高,這棉布之間的價差也差的太多了,雖然這高支棉摸起來幾乎可以和綢子比美,不過想想它的價錢,隨從都覺得還不如直接買綢子算了。

聽到五兩銀子一匹,朝鮮使臣也不由得微微肉痛,他曬道:“不過是塊棉布,怎麼賣得上這麼衿貴的價格?”

雖是不屑商人把棉布賣出了絲綢價,不過朝鮮使臣也不由得暗暗羨慕,要是他們也能把高麗棉賣出綢子價就好了,便不會窮的差點連驛站都住不起。

咳,從朝鮮到京城,有著一千多裏,朝鮮使臣又帶了不少貢品與商品,一路上風行仆仆,足足要走好幾個月,這麼長的時日,一行人的吃住都要花上不少銀子,走著走著,朝鮮使臣便發現銀子有點不夠使了,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狠下來跳樓大拍賣自家的高麗棉。

“小的聽那布店老板說,這聖上也覺得棉布貴了些,讓人再改進改進,說是務必要降到三兩銀子一匹,這是頭一批試織出來的高支棉,那老板也是好不容易走了些門路,這才弄出來嚐個鮮。”

在京裏的貴人不缺銀子,缺的就是些新奇的事物,這高支棉也是大夥圖個新鮮罷了,要不這麼貴的玩意,誰去買它。

這個朝鮮使臣姓文,乃是文益漸的後人,向來以朝鮮所產的高麗棉所自傲著,好奇之下便研究起這高支棉,他也是懂行的,這一研究倒讓朝鮮使臣大吃一驚,這棉布細柔幾乎可以和綢子比美,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棉絲極細,是以織出來的布料也特別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