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段(1 / 3)

戶部之人輔導紗工轉業。”

他正缺人缺的厲害呢,那會有什麼沒工可做之事,況且大晉朝的土地可是比一般人想像中的要寬廣許多,早就暗搓搓讓人占了澳大利亞的莫故露出一個不懷好意的笑容。

甄應仁下意識的退了幾步,總覺得聖上這個笑容有些……

在莫故的強勢推行之下,雖然有不少紗工反對,但甄氏紡紗機終究還是在大晉朝內推廣。

從甄氏紡紗機開始,大晉王朝也正式進入了工業革命的時代。

在許多年之後,當人們研究起大晉朝的曆史之時,都不得不談到景榮帝以及在景榮朝中出現的個個才華驚絕的人物。

有些人,有他無他,對整個世界而言,真的有差。

第184章 技術偷盜

在莫故的支持下, 大晉朝的紡織事業日進千裏, 當然, 在導入工業化之後,對人力的需求大大減低, 大量的紗工因此而失業, 好在莫故提早安排了官員協助轉型, 這事倒也順順利利的過去了。

大部份的紗工是直接進入紡紗廠裏工作, 再不就幹脆轉行做了織工,甄應仁除了研發出甄氏紡紗機之外,另外也改良了織布機, 進一步改良棉麻混織的技術。

因著棉麻布的特性, 沒多久不少布行便開始販買起織造局所出的棉麻布。

一則,棉麻布兼具棉布與麻布的優點, 隻需調整其棉絲與麻絲的比例,便可織造出可輕薄亦可厚實的棉麻布, 而價格上又比一般的棉布要便宜,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

二則,因為棉布或著麻布大多是平民老百姓在穿用著,以往的棉布大多是農婦在農閑之時所織,商人從農家裏一匹一匹的收購回來的, 其品質不一, 極不穩定。

隻有像鬆江這等以鬆江布聞名天下之地,才有專門的作坊織造布匹,品質也比較穩定, 織出來的布精致細密,不過小作坊織出來的布匹,那裏能和織造局裏那些專門給皇帝大官織布的織工所織出來的布匹相比?

於是乎,這織造局織出來的布匹頓時衝擊到一般的棉布市場,這大晉朝還有莫故讓人安排輔助轉行,不過其他國家的人便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英吉利商人很早之前便察覺到大晉的織造技術極佳,這些年來已經很少往大晉朝販賣布匹,反倒是直接跟大晉買了不少珍稀的布料,像是雀金呢之類的回英吉利販賣,這些來自於東方的珍奇布料在歐洲大受歡迎,竟成為大晉出口英吉利的重要貨品之一。

不過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英吉利商人的眼光,當朝鮮按著以往的習慣進貢之時,赫然發現,他們的高麗棉賣不出去了!

所謂進貢,其實也不過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商業行為,借由進貢,把朝鮮的特產帶到大晉朝中,除了部份是真正要進貢給聖上的貢品之外,其餘大部份產品則是直接在路途上販賣掉。

由於打著貢品的旗幟,這些貨品大多可以很快的販賣掉,再加上進貢的一路上不但有大晉朝的軍官保護,又可以住在大晉朝的驛站,吃住全是大晉朝出資。

而且大晉朝回的禮品往往高過於他們所帶來的貢品,進貢一次,幾乎可以讓朝鮮賺了個飽,要不是大晉朝限定三年進貢一次,朝鮮商人都想要年年來朝了。

但這一次卻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在太上皇過逝之後,莫故終於可以發揮其‘奸商’本性,這第一件事便是驛站改為收費製!無論是大晉官員還是來貢的朝國,想要白吃白住!?

沒門!

再來,朝鮮驚訝的發現,他們的高麗棉賣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