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了椅子上,又從椅子上滑了下去,鑽到了桌子底下。
眾人蹲□一看,李楠閉上了眼睛睡的正香。
作者有話要說:最近論文和考試頗多,再加上卡文卡的厲害,跟擠牙膏一樣,所以我估計要好好想想這兩隻以後的進程了,更新不能保證了,沒辦法,前段日子靈感如泉湧,寫文刷刷的,以至於現在才思枯竭,憋不出來了。嗚嗚~~~~(>_<)~~~~ 。
高考那天開新坑,以紀念我逝去的高中生活和即將逝去的大學生活,現代文,校園風,正劇,到時候兩坑並進吧,不會厚此薄彼,卡文的話還能換著寫=.=
84
84、第八十三章(我把H章移除了,這章買過的筒子可以免費看了) ...
遼朝上京城門口一群契丹人裝束的彪形大漢押著幾車貨物進入了城裏,主人看起來也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身邊的仆人一個比一個彪悍,行走在路上,引得眾人一陣陣側目。
在城裏的一處客棧內,一行人停下了腳步,主人帶著幾個仆人率先進了店,剩下的仆人便把貨物從側門運到了客棧的院子裏,小二拿著菜單走來遞給那個衣著不凡的主人,主人卻順手丟給了其中的一個仆人,那仆人嘰裏咕嚕的說了一通,小二忙不迭的點頭,拿著菜單走了。
契丹人以肉為主食,上來的也都是些油膩的菜,主人見了這些,明顯的皺了皺眉,沒吃幾口,便放下了筷子。
正在他百無聊賴之際,幾個身著異族服飾的人走了進來,久違的語氣傳入耳際——阿尼哈塞藥~~這話一出,主人以及緊緊跟著他的其中一個仆人明顯都呆了一陣,他們詫異的望著這幾個異族人直到他們離開,飯畢,主人和某個仆人回到客棧為他們準備的偏院的上房裏,主人咧著嘴把帽子扔在床上、揭掉粘在臉上的臉麵胡、又把厚厚的外衣脫掉,仆人也學著他的模樣脫掉了身上多餘的累贅,露出了兩張與當地人截然不同的麵孔——她們正是喬裝改扮後的李楠和趙惜若。
契丹人和漢人風俗習慣不同、身形也有很大的差異,對於北方的漢人來講,差異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李楠和趙惜若這兩個南方人來說,就差得太多了,尤其是兩人的小身板要扮契丹人,頗費了一番周折。先是在身上套上厚厚的幾層衣服,一路走來,不知道熱出了多少汗,但是這樣明顯胖的多了,再在臉上粘上絡腮胡子,滿臉胡子拉碴也符合契丹人的外形。
唯有一樣,李楠和趙惜若完全不懂契丹語,隻好找了一些熟悉契丹語的漢人做向導,這一行三十人,有十人是懂得契丹語的,其他人在大多數時候都要裝啞巴。
雖說契丹人懂得漢語的多,但那都是上層人物為了了解漢族文化特意學的,沒有語境和條件,像底層的那些人,很少有懂漢語的,為免節外生枝,還是裝啞巴的好。
“剛剛在客棧的像是韓國人?”洗了把臉,李楠坐在床上終於喘了口氣。
趙惜若搖了搖頭:“現在可沒有什麼韓國人,是高麗人吧。那句’阿尼哈塞藥’可真是想忘都忘不掉呢。”
想起在現代韓流侵襲的時候兩人也曾經肩並肩坐在沙發上一起跟著劇中人或起或落,後來雖然也相互取笑過,但是其中的經典台詞,基本一集都要出現十幾次的問候語可真是太熟悉不過了,兩人相視一笑,又互相調笑了起來。
遼朝疆域廣闊,國力強盛,從公元九二六年開始,遼朝與高麗便摩攃不斷,原因是遼朝滅亡了渤海國,占去了原屬於高麗的渤海故地,兩國關於領土問題的歸屬問題,都相當強硬,於是至今發生了幾場規模巨大的戰役,小型戰役更是不計其數,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