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沒有退讓,當麵陳情推行新政的利弊,還坦言在朝會上已經得到了眾多官員的支持和擁護,新政必將全麵推行,為國為民的新政絕不會因為個別人的反對而中斷甚至流產,而且要在短期內看到成效,並不是一時的突發奇想。
劉太後的態度也很強硬,之前還同意削減賦稅、調整兵役等內容,但現在變得十分強悍和霸道,要求趙駿立刻停止推行新政,而且還要消除影響以正視聽,不能由著性子亂折騰,更不能把百年基業毀在他手上。
趙駿知道這次不能再退縮,一旦退讓妥協,以後凡事都沒他的話語權,又會回到之前她垂簾聽政的落魄境地,而且現在跟著他的那幫人必將受到排擠和打壓,新政得不到推行,還會引起更大的混亂,到那時已不是他們能控製和扭轉的局麵,態度也很強硬。
他說新政推行勢在必行,這將關乎社稷安危國家興盛,誰也不能阻礙和反對。
劉太後被他當場氣暈過去。
趙駿隨即讓郭子華前來診治,等劉太後恢複,才氣衝衝返回了乾坤宮,不想再聽她絮叨和責罵了。
回到乾坤宮,趙駿暗中吩咐淩連雄嚴密監視各方麵動態,重點是涉及推行新政的那些重要官員,而且還要保護他們安全,同時還要關注李光灼的去向和動靜,看他和誰串聯,在說什麼在幹什麼,這些情況都要詳細追查監控。
之後,趙駿馬不停蹄去找軍機處大臣商議對策,把劉太後的態度說出來,猜測她下一步的反應,針對性作出安排。
劉太後不知她已經被趙駿監控,等緩過勁來,暗中傳召多名重量級官員,全是部院長官,而且還密集約談軍機處五名大臣,指令他們全麵抵製新政,說出了很多威脅的話語。
趙駿早料到劉太後會這麼做,等那邊傳出消息,就連夜召集軍機處大臣商議,最後他們痛下決心,以後宮不得幹政為名,作出了力主新政全麵推行的決定,不想理睬劉太後的意見。
在次日的朝會上,趙駿下出一道聖旨,重申後宮不得幹政,堅決全麵推行新政,立即著手,各相關部院長官每日酉時前必須向他彙報進展,如果發現有人敢消極應付坐等觀望,一次警告,二次將會被削職流放。
大家看到趙駿的堅決態度,不敢懈怠,散朝後各自回去布置,再不敢坐等觀望了。
劉太後見大勢已去,悔恨萬分,受到打擊的她,開始以絕食相要挾,想以此迫使趙駿就範,放棄推行新政的想法,已到了以死相拚的絕境。
新政就像搭弦之箭,到了不得不發的關鍵時候。
聖旨已下,劉太後突然絕食相逼,現在最難的就是趙駿,其他部院長官也很為難,悄然停下等著看趙駿的最後態度。
趙駿得知這個情況,有所軟化,雖沒有直言暫停推行新政,但已經默許停下,整日守在劉太後床前,尋找緩和妥協的餘地和機會。
新政在劉太後的極力阻止和反對下,暫停實施,這讓趙駿很快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強硬推出難保劉太後不會出事,但如果就此放棄以後恐難立足令行禁止。
就在他舉棋不定時候,南宮昀主動找上來,深夜和他促膝長談,說後宮幹政曆來被人詬病,之前被她垂簾聽政實屬無奈。當時先皇突然駕崩,太子弱小,劉太後強行上位,許多人敢怒而不敢言,二十多年隱忍不發,大家都憋著一股氣,誰也不想再回到之前困頓沉悶的囚籠下。現在好不容易取得階段性勝利,剝離削弱了很多太後黨勢力,而且新政已深入人心得到舉國上下的支持和擁護,如果不趁此大好機會全麵推開,以後再難有這樣絕好的時機,甚至有可能會就此中斷流產,這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結果,要做就做得堅決徹底,不做就即刻宣布廢止,但這樣做的影響是皇威不在天威不存,以後再想做什麼大的改變必會積重難返,這是標誌,也是分割點,越過就能重現皇威,退卻就會失掉皇權。
趙駿自然知道輕重厲害,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劉太後正因這場新政風波憤然離世,他會背負不孝無德的罵名,所以不敢表態。
南宮昀又說他已暗通京畿衛隊,甚至已和多名王爺、附屬國達成一致,安全穩定方麵絕沒有絲毫問題,隻要趙駿一句肯定的話,就能馬上將劉太後軟禁起來,不會出現內亂和政變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