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妃被宮女及時救下。
趙駿接到宮中急報已是一月之後了,當時他們剛到拿渡國,還未與殷翠紅見麵,大發雷霆,當即掉頭返回。
容皇貴妃和上官翎一路勸解,雖然很懷疑鄭皇後,卻都不敢亂說。
又過一月,趙駿等人才悉數趕到。
調查紫陽溺亡的事成了趙駿的頭等大事。他接連傳喚訊問很多人,包括齊昭儀和張澤梅,甚至把矛頭指向劉太後,但因時間過長,現場不在,加之兩名宮女悔罪後遭到處決,這件疑案成了無頭懸案,毫無進展。
一方麵,趙駿日夜安撫安德妃,另一方麵,派淩連雄暗中關注劉太後、鄭皇後、齊昭儀和張澤梅等人動向,把全部希望放在神龍局上。
但不幸的是,劉太後和鄭皇後早已提高警惕,不僅減少來往,反而撤換掉很多近侍,隻留下幾名最信任的貼身宮女和太監。
案情調查毫無進展,神龍局那邊也斷了很多眼線,這讓趙駿很無奈和氣憤,隨即萌生廢後念頭,但很快被容皇貴妃和上官翎連番勸止。
紫陽溺亡一事很快不了了之,但趙駿對鄭皇後的疑心有增無減,甚至到了敵對仇視的態度。
這事過後,趙駿更加敵視劉太後,又開始力主推行新政,把重點放在消減太後一黨勢力上。
遭受彈劾排擠的官員紛紛找劉太後訴苦,一下激化了母子矛盾。
此時,各種謠言四起,有說趙駿要囚禁劉太後的,有說廢黜鄭皇後的,宮裏宮外朝中上下人心惶惶個個自危。
劉太後深感地位岌岌可危,暗中糾集舊黨殘部,很快將趙駿架空起來。
政變的出現,讓許多人都想不通,直到被囚困於風影台,趙駿才後悔不迭。
原來,劉太後暗中說服兩位貴胄王爺,持先皇撻皇鞭瞬間卸掉宮禁武裝,而且連夜從京畿護衛營尋人替代,天亮之前就把皇宮圍得水泄不通。
趙駿在愣怔之時,就被劉太後秘密帶至京郊風影台強行監禁起來。
早朝時間已到,諸位大臣遲遲不見趙駿身影,有些擔驚受怕。不少人慢慢覺察出禁軍當中突然出現了不少生疏麵孔。
劉太後很快出現在勤政殿,一開口就說趙駿患有惡疾先由她代掌朝政,身旁站著幾位王爺。
太後又開始垂簾聽政,這讓很多人憂心忡忡,甚至挨不到散朝。
劉太後在百官麵前露過麵,匆匆散朝,接著開始了一場緊鑼密鼓的清君側行動,隻要懷疑與趙駿有密切聯係的,一個都不放過,挨個被停職調查。
十多天下來,朝中上下布滿了劉太後的親信和眼線,之前跟隨趙駿的幾百名官員大多被削職流放,有些被以各種莫須有罪名打入死牢,遭受毒打,自殺或者被屈打成招的比比皆是,一場瘋狂的排除異己行動悄然結束。
在後宮,容皇貴妃、寧貴妃、李賢妃、吳宸妃、上官翎都受到排擠,生命岌岌可危。
上官翎擔心趙駿安危,冒著生命危險去求劉太後,打算去風影台陪伴,自然遭到拒絕,差點為此送了命。
不出預料,容皇貴妃被送去風影台照顧趙駿,李賢妃和吳宸妃被囚困於各自房間,失去了自由。上官翎等人被遭驅逐,很快被遣返回金平府。寧貴妃也被送還拿渡國。
事件繼續發酵。劉太後為徹底剝離趙駿身邊的親信和依靠,處置後宮幾名妃子,又開始將魔爪伸向淩連雄。
淩連雄順勢提出返鄉請求,打算就此了卻殘生,苦苦懇求。
劉太後念及他伺候先皇有功的份上,同意辭官返鄉,要他至死都不許踏進順安府一步。
離開順安府後,淩連雄不僅沒有返鄉,反而糾集神龍局各站頭目秘密去拿渡國會合集中。
上官翎怕遭人暗害,離開順安府後,並沒有返回金平,反而打算去拿渡國投奔殷翠紅,想借此躲過劉太後的耳目。
三路人馬很快在拿渡國彙聚,寧貴妃、淩連雄以及上官翎向殷翠紅告知實情,希望借助她獲得援助,盡快把趙駿從風影台營救出來。
拿渡國乃彈丸小國,國君不敢和劉太後為敵,而且對他們的到來表示不解,有意驅趕。
無奈,在淩連雄的堅持下,上官翎同意去漠北匈奴尋機救援。
寧貴妃扯了後腿,決定在拿渡國長留下來。
劉太後得知情況,迅速派出多路人馬瘋狂追捕淩連雄和上官翎,但因神龍局的秘密存在,他們多次巧妙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