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被囚困於風影台,不聞朝政,憂心羞憤,很快便臥床不起。
容皇貴妃日夜陪伴,以淚洗麵,卻也無能為力。
雖然,趙駿身在風影台,但能通過神龍局的人清楚了解劉太後的一舉一動,甚至還知道淩連雄帶上官翎逃去漠北尋求救援的情況。
上官翎跟隨淩連雄到了一個叫虎邱的地方,那是南匈奴的勢力範圍。
兩人很快被對方抓捕,帶去營帳。
一個叫王勉的漢人作了他們的翻譯,隨即向寒熱虎耶單於引薦。
淩連雄說趙駿被劉太後囚困,乞求獲得援助。
寒熱虎耶身為南匈奴單於,得知他們遭受劉太後追捕,趙駿危在旦夕,很快答應出兵援助,但條件是事成之後要幫他奪回匈奴大單於位子。
一年後,寒熱虎耶親率十餘萬鐵騎踏入大成國邊境,在淩連雄和上官翎的勸說下,所到之處不傷及無辜百姓,在神龍局的互通消息和裏應外合下,一路攻城掠地,不出半年時間就已兵臨順安府城下了。
劉太後被迫提出和談,答應寒熱虎耶退位還政於趙駿。
趙駿重登王位,私下跟寒熱虎耶簽署合作協議,答應年後將聯合討伐北匈奴。
親政後的趙駿,並沒有展開大肆屠殺,解除劉太後的一切權力後,將她監視起來,對之前背叛他的人施行寬容政策,悔罪者自行離去,效忠者既往不咎。
容皇貴妃很快替代鄭皇後升任皇後,上官翎和淩連雄因護主有功都得封賞。上官翎升任貴妃位。淩連雄還是大內總管,但權力增加不少,統管宮禁護衛。
鄭皇後遭到廢黜,被削去一切名位,到水銀閣伺候劉太後,齊昭儀未能幸免,被打入冷宮,成了戴罪宮女。
左無雙代替齊昭儀成為左昭儀,張澤梅進補為張昭容。
神龍局功不可沒,其中的南宮彪作為局主,被擢升為威武大將軍,賞定國公爵位。其父南宮昀因此升為大司馬,與太尉安鈁驊協理各類軍政大事。
平定風波後,趙駿開始推行新政,一方麵著力整肅吏治和軍紀,另一方麵開始裁撤機構和冗餘官員,各方麵都作出很大變革。
在機構設置上,他廢除三省六部舊製,改為司馬府主管軍務,太尉府主管政務,禦史台監察文武百官大小諸事,設中書省,總領司馬府、太尉府以及禦史台。六部減為三部,為舉才部、刑獄部、參事部,二十八司減為十六司,分解三部事務。
在人員配備上,司馬府設大司馬一人,司馬四人,都統一十八人。太尉府設太尉一人,理事四人,協理一十八人。禦史台設禦史長一人,左右禦史兩人,執事一十八人。中書省由大司馬、太尉、禦史長和皇帝組成。舉才部設才長一人,左右才長兩人,尋才一十八人。刑獄部設刑獄長一人,刑長、獄長各兩名共四人,按察使一十八人。參事部設參事一人,左右參事兩人,郎中令一十八人。
在職權和權力方麵,中書省直接對皇帝負責,統領全國軍政大事。司馬府執掌全國兵馬軍隊大權,受禦史台監察,歸中書省節製。太尉府執掌全國各類政事,接受禦史台監察,歸中書省節製。禦史台負責監察文武百官,糾察軍政諸事,有彈劾參奏職權,直接受皇帝節製。
都統、協理、執事各設有十八人,按府設置,下派屬地,與知府共同管理地方軍政和監察事務。舉才部、刑獄部、參事部同歸於太尉府,其中的尋才、按察使、郎中令也各有十八人,按府設置,下派屬地,協助管理地方事務。
十八府,知府直接受皇帝委派管理,都統、協理、執事、尋才、按察使、郎中令按所屬部門行使職權分部彙報。
這樣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極大地加強了皇帝權力,上管中書省兩府一台,下轄十八府知府以及軍政要務,解除地方軍政大權,改為中書省一律節製,疏通渠道,簡化流程,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增強了管控力度。
但其中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麵打擊了地方的積極性,裁汰冗員,近七成官員丟掉烏紗成為平民。另一方麵機構太過集中職權太過粗略人員太過稀少,很難擔負艱難繁重的地方大小事務。
沒有劉太後的掣肘,趙駿行事雷厲風行,很快便頒旨施行。
大批冗餘官員被勸退返鄉,怨聲載道,私下對趙駿推行的新政懷恨在心造謠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