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段(1 / 3)

哥,你聽懂了嗎?”

齊征南為自己盛了一碗白粥,慢條斯理地夾了一塊腐乳,然後搖搖頭。

作者有話要說:  齊征南:直鉤釣魚?魚也有尊嚴的好不好,呸!(吐出魚餌)

宋隱:我這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你遲早都是要上的~~

齊征南:這倒是,我遲早都要上的。

——

請大家百度一下青寶塔,看看它美妙的形狀。寫這一章的時候,我的桌子上就放著一顆青寶塔,一直放到幹癟……

——

給大家推薦一部融合了分形藝術與少年之美的動畫片《正解的卡多》,看過的不要打我,沒看過的如果看了更不要打我……

——

以下是關於哲學的部分

這一章提到的分形,和超驗主義有點關係

愛默生說“ The world shrank itself into a drop of dew ”(世界將自己濃縮在一滴水裏),就是宏大的世界可以通過微小的自然事物來呈現。因此通過與自然界的“交流”能夠領悟到世界的智慧。(聽上去有點蟹腳的感覺,的確有神秘神學的意味在裏麵)

分形數學則認為,事物通過不斷重複自己的結構來達成某種龐大的、看似雜亂無章的外形。所以研究微小的單位也能夠一定程度地了解整體的真相。

更加大膽地推導一下,網上有句話:“人的本質就是複讀機”。如果套用分形理論來思考,那就是“人類通過不斷重複一個微小的語言結構來構成看似攀大無序的輿論場。”通過構成輿論場的那些基本句子,就可以研究出輿論場的一些真相。

第41章 齊征南的口味

賭上單身二十多年的手速,在二狗和亞曆山大嘮嗑的這點兒時間裏,宋隱光速包好了將近三百隻餛飩。

灶上的水開了,他將漏勺拿在手裏,開始給大家出難題:“冬瓜香菇筍丁豬肉,香菜豬肉蛋黃、馬蹄豬肉三選一,來,要先吃哪一種?”

“必須是香菜豬肉鹹鴨蛋。”亞曆山大首先做出了選擇。沒想到清清爽爽一個大男孩,居然還是個高膽固醇愛好者。

“你呢?”宋隱主動問自家輔佐官,“想吃啥,還是一樣都來一點兒?”

“我是人工智能,不需要進食。”二狗強調了自己的屬性。

“我當然知道。可吃了也沒什麼壞處吧,比如電線短路什麼的?”

“不會。我姑且也算是個生物體。”

“行,那就每樣都給你來點兒嚐嚐。”

宋隱不由分說地替他做好了決定,這才將目光轉到了真正的重點身上。

“你呢?大哥?”

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如果雲實果真是齊征南的,不敢說百分之百,但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性會選擇馬蹄豬肉。

事實上,齊征南對於馬蹄的喜愛曾經一度達到過白熱化的境界。

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即便是當季,普通超市裏也幾乎買不到新鮮馬蹄,最多偶爾會發現一些糖水罐頭。有一次,齊征南獨自開車幾個小時,跑去另一座城市的唐人街超市,將那裏華人種植、少量供應的馬蹄全部包圓了回來。

之後整整一個禮拜,他們兩個變著法子地各種喝馬蹄水、吃馬蹄糕、馬蹄炒青菜、馬蹄沙拉,當然也包過餛飩水餃,甚至還被女傭夾進了taco。

直到最後齊征南也沒吃膩,倒是宋隱一聽見“馬蹄”這兩個字就止不住地反酸。

至於其他的兩種餡料,看上去挺正常,卻包含了齊征南的兩大死穴:冬瓜和香菜。前者是因為像極了寡淡的肥肉,偶爾還帶著一股酸味,至於嫌棄後者則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