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估摸到自己可能問了個不討好的問題,於是他低頭想了想,馬上又問道:“那小妹妹是怎麼來的呢?”

寧妃剛才還隻是眼圈帶紅,現在卻變得滿臉通紅,皇後看不下去了,馬上命令宮人把這個管不住嘴的兒子帶走,省得他又語不驚人死不休。

“大殿下往哪裏走呀,回宮的路在這邊!”

“我要去康母妃那裏,你要想跟著就跟著好了。”

小羨出了梨霜宮,直接朝康妃所住的桂昌宮跑去,他心裏憋著問題,不問出個所以然來就不爽——小妹妹到底是怎麼來的?

宮裏人人都知道,靖海王外號“十萬個為什麼”。

偏偏這種年紀的孩子,問出來的問題又不帶半點學術水準,往往叫人不知從何說起。雖然不知道怎麼說,但也不敢亂說,畢竟誰也背不起“教唆皇子”的罪名,於是大家便是能答就答,不能答就推,這一推二推,最後就多半要推到皇宮最高負責人——小羨他爹那裏。

皇帝起初看到兒子喜歡問問題,很激動,因為他本人也是個把↓

皇帝苦著一張臉,心想這就是“狼來了”的報應啊!

“皇上,剛才……沒出什麼事吧……”

靖海王走後,孟公公悄無聲息地走進殿來,看看皇帝什麼時候再讓那幾位臣子入內。

“……沒事……”皇帝的口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無話可說,他隻是回憶到剛才兒子一臉興奮地離開前跟他說的話,讓他等著看自己做出來的寶寶。

唉……也不知道十個月以後怎麼跟兒子解釋……

不過——皇帝自我安慰地想了想——兒子也不可能真的能堅持跟某個小女孩一刻不停地手拉手達十個月之久。

皇宮這檔事兒 第一部分 皇宮這檔事兒3.人才(1)

中書令正在做工作報告,尚書令在挑中書令的刺兒,工部尚書在挑尚書令的刺兒,吏部尚書在挑工部尚書的刺兒……就在大家沸反盈天的時候,沒人知道皇帝貌似深思,實則神遊。

皇帝一直堅信著一點,那就是:沒事的時候開大會,有事的時候開小會,有重大事情的時候不開會。所以底下的人吵得越熱鬧,他的心情也越放鬆。

結束了例行公事之後,皇帝伸著懶腰下了朝,身後忽然冒出個小內侍,對著孟公公耳語了幾句,孟賢安轉頭就跟皇帝稟報道:“陛下,豫林王已經進了宮,現正在墨蔭堂……”

“是嗎?千乘已經到京了?”沒等孟賢安說完,皇帝就大步朝目的地走去。

老皇帝的兒子不多,如今還活著的,除了皇帝就是排行最小的豫林王。大家看皇帝平時對豫林王寵信有加,都會感歎一番兄弟情深,不知道其實皇帝心裏還有別的想法。

這個弟弟,恐怕是偌大一個皇宮裏唯一比他還厚道的人!這皇宮裏麵並不缺乏好人,但是“好”與“老實”之間,其實還隔著巨大的鴻溝。於是乎,皇帝這麼一個五講四美的標兵在那麼一群頂著“好人”頭銜的人精麵前,往往吃暗虧。隻有在比他還五講四美的豫林王麵前,皇帝才能找回那麼一點點為君為兄的感覺來。

說白了,就是豫林王身上繼承著一個農耕民族勤勞善良友愛樸實的傳統美德。

“臣弟參見皇上。”豫林王恭恭敬敬對著皇帝行了一個君臣大禮。

“哎呀,千乘!私人場合,用不著這麼客氣!你怎麼也不說個回來的準信兒,朕也好去接你。”

“皇上……皇兄日夜操勞國事,臣弟這麼一點兒私事,萬不敢勞皇兄操心。”

皇帝看著弟弟謙卑的樣子,知道他一向視孔孟為偶像,糾正也糾正不過來,就隨他謙卑去了,讓他放鬆反而會害他更加緊張。

“既然回來了,晚上就別回去了,朕給你接風。”皇帝說。

“千乘啊,隴西的生活怎麼樣啊?沒受苦吧?”溫柔的聲音是皇後的。

“怎麼可能沒受苦!看看王爺的皮膚,都幹裂了。”首先關心別人外貌的一定是恭妃。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風景王爺不知可曾欣賞到了。”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