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門的人最好隨身攜帶一把家鄉土。據說在外地如果水土不服用它衝水喝了就會好。這個民間盛行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但老百姓卻很願意相信它。尤其是父母送別即將遠行的兒女時,多半都會為他們裝上一小包家鄉土。
譚曉燕不以為然:“什麼呀!泥土泡的水也能喝嗎?太不衛生了。”
“你懂什麼,老輩人都這麼說的。帶上一把家鄉土,出門在外保平安。”
譚曉燕做個鬼臉,小聲嘀咕:“迷信!”
秦昭昭特意請假來為譚曉燕送行。實驗中學高三班的學生大年初六就開始上課了,麵對越逼越近的高考學校強調分秒必爭。但再如何分秒必爭,她也還是要擠出時間專程來送別她最好的朋友。從初一認識到現在,她們之間的友情已經六年了。六年來,她們親密無間無話不說,所有的心事與秘密都彼此分享。現在她要離開,她從心底覺得難舍難分。
譚曉燕臉上也有一絲傷感,但更多的是興奮與憧憬。她拉著她的手許諾:“昭昭,你高考完了來虎門玩吧,我帶你去看海。”
這是一個美好的許諾,秦昭昭笑著點頭:“好哇,那今年暑假我去虎門找你玩。”
讓秦昭昭有些意外的是不見高揚來為譚曉燕送行,她說沒有告訴他今天要走的事。他前兩天在一家遊戲機房跟人發生衝突,掄起一把椅子砸得對方頭破血流不省人事。因為把人打成重傷事態嚴重,他馬上躲到鄉下避風頭去了。既然他人不在城裏,她也就沒有聯係他。
對新世界新生活的好奇與期盼淡化了年輕學生們對離別的感傷,月台上眼圈發紅的幾乎都是中年父母們。孩子們大都在興奮地交談,憧憬著他們即將開始的前程與未來,想像中一片燦爛錦繡。
列車即將啟動,學生們全部上了車,在汽笛聲聲中朝著車窗外的父母與朋友揮手道別。離別的氛圍在這一刻轉濃,好幾位母親開始低頭拭淚。這批學生們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裏唯一的孩子他們都是被父母當成寶貝疙瘩帶大的。這一刻要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去到千裏之外的異地他鄉,做爹媽的如何能舍得?如何能放心?
母親們的眼淚讓不少孩子也紅了眼圈,有的女生已經嗚嗚咽咽地哭起來。這一刻她們開始明白,她們即將離開溫暖的家、慈詳的父母、熟悉的故鄉,而千裏之外的虎門是多麼陌生的地方。一時間,車上車下淚水漣漣。
譚媽媽手扶車窗跟著緩緩啟動的列車小步慢跑,大聲地再一次叮囑:“曉燕,你到了那邊就趕緊給家裏打電話報平安啊!”
譚曉燕的表情有點想哭了:“媽,我知道,我一到虎門就會給家裏打電話。”
秦昭昭和譚媽媽一起追著列車走。看著趴在車窗邊的譚曉燕,無比清晰分明地知道離別在即,眼中一陣酸澀:“曉燕,你記得給我寫信啊!”
“放心吧,一定會給你寫信的。”
列車長長的鳴笛一聲更比一聲急促,車輪由慢至快地飛速旋轉,譚媽媽跟著加速的列車在月台上跑起來,聲音突然哽咽難當:“曉燕,你一個人在外麵千萬要照顧好自己呀!”
“媽——”譚曉燕從車窗裏傳出的喚聲帶著長長的哭腔。
離別的車站,別離的一幕,讓秦昭昭的眼淚嘩的一下就流滿一臉。
高中最後一個學期,高三班每個教室裏都掛起了高考倒計時牌。7月的高考像一柄達摩斯克劍高懸在高三學生的頭上,帶來沉重而巨大的心理壓力。
小考大考周考月考模擬考,考試幾乎不間斷。老師說百“考”成鋼,考得越多進高考考場時的心理素質才會越好,不容易慌亂。這說法或許也有它的道理吧,但密集的考試讓學生們疲於應付,考出來的成績不穩定,時高時低。個別學生因為排名下降而產生焦慮恐慌,反倒令心理素質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