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了人家爹,還是耽誤了人家兒子。
鄭瑜小聲提醒娘家人:“這是傅家的孩子,來見堂弟的。”
鄭琰知道這個傅家,顧益純講過世家的劃分,大致分為三等。
全國知名的第一等世家,稱為華族。必須是有史可考的家族曆史至少也是三百年,但是必須出九位或者以上的三公級官員,同時分布比較平均,不能是頭一百年裏把持朝政,後兩百年裏家破人亡。
二等世家稱為膏粱,同樣必須有史可考的家族曆史至少三百年,出過九位九卿級的高官,而且分布比較平均。傅家雖不是一等世家,也算是全國知名的第二等世家。
至於三等世家稱為薪餘,或是曆史不夠長,或是影響局於地方而非全國,或是近百年來沒有什麼名人高官,又或者是世代為官的級別比較低。
在此之外,還有一些勉強算是世家,但是在以上三等家族眼裏已經不入流的家族。
再往下,就是廣大的寒門地主與平民百姓了。
狹路相逢,不對,是堂上相逢,兩撥人都到了範氏跟前。
鄭琰眨眨眼,遇到個美少年,可惜是仇人家的,算起來還是她爹主動結的仇。
總有不如意
一看到傅小帥哥那張臭臉,範氏這位老夫人心裏都開始打起小鼓了。一邊是世家子弟,別看是十來歲的孩子,獨個兒到了吳家來,範氏也隻有拿他們高高在上的,真不能拿長輩的款兒來壓他們。
另一邊呢,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家眷,鄭靖業對老婆的感情是有目共睹的,要是讓杜氏在吳家被個晚輩弄得丟了麵子,或者是讓她“覺得”沒麵子,吳家就要受點折騰。
範氏的打算就是讓兩撥人不要見麵,或者就是擦肩而過,別當麵鑼對麵鼓的就行。誰知道就讓兩邊兒人遇上了呢?
杜氏一進屋裏就看到了傅家兄妹,世家不愧不世家,養出來的孩子確實別有一種氣度,不是所有的世家子弟都像李俊那樣人事不懂的,這兩個孩子讓杜氏一看,就知道是那種肯努力的。人世間打滾了幾十年,杜氏相信這一點眼力自己還是有的。
她不打算主動詢問,她倒要看看吳家是個什麼態度。要是更傾向傅家,她就要回去跟丈夫說道說道,合計一下大女兒在吳家的生活問題了。
鄭瑜認識傅宗銓,也知道她爹對傅宗銓的爹做了什麼,但是作為人家女兒,她不能失了外氣。同時,她還真瞧不慣世家的作派。吳熙的姑姑在傅家過得就挺壓抑,所以丈夫一死,她就火速打包了兒女跑來娘家。一回到娘家,她的脾氣也漲了起來,連著一雙兒女,行動守禮,卻隱隱都帶了幾分自傲。傅家也常有人過來看望吳氏的一雙兒女,每次來也都是行止有禮,可TMD就是讓人覺得不舒服!
這讓鄭瑜超級不爽!跩什麼跩啊?!
情緒一閃而過,鄭瑜口角含笑,先向範氏、王氏、唐氏打了招呼,然後說明了來意:“看也看過了,阿娘來向祖母道別。”
杜氏也說:“叨擾了。”身後兩媳一女也跟著向範氏行禮。
要照範氏的心意,本來應該邀請杜氏一行留下來用飯的,現在也不敢說這個話了。她現在是巴不得把杜氏一行趕緊禮送出門,省得留下來上演全武行,可又不能擺出趕其中一方出門的姿態來,範氏惆悵了。
即使不打算留飯,此時說一句慢走,再讓兒媳婦、孫媳婦送人出門就行。現在呢?傅家來的一對兄妹杵在那裏,範氏要是立時答應了下來,就顯得是為了傅家趕了鄭家走。
現在是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鄭瑜又笑問:“傅家大郎又來看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