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段(1 / 3)

問題。

李伯安如果沒嫡子,也該過繼其弟的嫡子為嗣,這又涉及到欺騙祖宗、刻薄弟弟。

李伯安登台很正常,官沒了,親生兒子的世子位也沒了,皇帝橫插一杠子,親自過問了過繼事宜。太子又折一條臂膀。

——————————————————————————————————————

鄭□黨對此很是慶幸。

然而,讓鄭靖業萬萬想不到的是,季繁卻以此為突破口,請求恢複舊製。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爵位的承襲越來越困難,讓人不得不鋌而走險。好好的一個家族,因為沒有嫡子,祖宗拚命換回來的爵位就收回了,一大家子就少了一份俸祿,實在對不起這些有功之臣。

季師的頓悟

驚愕之後,鄭靖業肚裏偷笑,依舊在他的坐位上坐得挺直。世有三公與皇帝“坐而論政”的說法,表示皇帝對大臣的尊重。故而宰相是有個坐兒的,這個待遇,皇子諸王都沒有。 後來這官製改而又改,但是這個尊重大臣的規定還是變,不過人數上一直有所增減而已。

眼看著這個老家夥跳到坑裏,鄭靖業心裏如何不暢快?

季繁一直在操辦這件事情鄭靖業是知道的,季繁自入朝以來,還真沒辦過什麼大事。原因也簡單,鄭靖業本來就是攛掇著皇帝把這老頭兒弄來當活招牌的,沒打算讓他幹啥實事,也就沒分給他具體任務。鄭靖業已經挖下了坑讓季繁跳,不意季繁的行動力實在成問題。

這也不怪季繁,名士有名士的做法,官吏有官吏的門道。初時看著花團狂錦簇,誰知道裏麵一團爛泥?先是沒僚屬,招聘人手吧,都是要靠推薦的,全都是使得不順手的人。再說議政,他又沒個具體業務,也就是個備谘詢,事事發表一點意見就是不讓他插手去辦。禦史罵人還有個職責所在呢,他就是個看戲的。

季繁要真是個傻子,他也不可能混到現在這樣大的名頭。即使老了,腦子久不動有些鏽了,磨了這些時日也醒過味兒來了。

明白過來也晚了!

季繁騎虎難下。終於明白了政治的一條潛規則:有些不想執行的規定,也不說廢除,就這麼拖拖拖,拖到不了了之。正如民間對於女子的要求還是希望三從四德什麼的,但是如果你穿上男裝帶個奴婢上街,大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實世家找他訴苦,也不是把寶押在了他的身上,明擺著的,皇帝連自家人的爵位承襲都壓下去了,他還管你什麼世家!這位皇帝與以往的皇帝都不同,自古皇帝不長壽,活過五十歲的都算是燒了高香了,在位能超過二十年的都是神人。這位倒好,從小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上馬能砍人,下馬能罵人,活到如今六十歲了,還有心情抱著如花似玉的小老婆。

登基三十餘載,開疆拓土、保境安民,文治武功樣樣行,朝中也有許多心腹。一個人在一個位子上呆得越久,他在這個位子上的威信就越高,就能辦出許多破空這個位子界限的事兒來。他,扛得住!

可是季繁一開始進京就昏了頭,先插了一隻腳進去,跟世家走得太近,還TMD答應了人家。他初時是沒有料到鄭靖業會薦他為官,現在爬到牆上下不來了,為了名士的名頭記,他也要提上一提的,總不能言而無信,季繁還要這個臉皮。他心裏對這些讓他出頭的人也是恨得不行,挖坑的鄭靖業倒讓他給忘了。

要麼就是把世家的要求暫緩,要麼就是克扣軍餉、賑災款、皇帝的用度……反正,必與一項有衝突。季繁也光棍了起來。反正他隻是要給世家一個交待,或者說,一種姿態。那他就上書唄,辦事的又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