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王多,兒女卻是不少。現在到了適婚年齡的共有三子二女,曹王身體不好,年紀比他皇帝哥小,藥比他皇帝哥吃得多了好幾倍。京中的氛圍詭異,他的腦子沒理出個一二三來,隻是本能覺得不對。他也有應對的辦法,把兒女婚事扔給孩子他大伯。讓皇帝去安排是最保險的。
皇帝年輕時斷手斷腳頗有壯士解腕的風範,到老卻很念舊,對兄弟姐妹不是一般的好。又因為親自把齊王扔出京,勾起舊年斷手斷腳的恐怖回憶,對曹王格外照顧。曹王又從不惹事,皇帝聽了曹王所請,大方地道:“這個容易。”
女婿好選,曹王的要求也不高,皇帝常見朝臣,想了一想,一劃拉,鄭琰就多了個六嫂。這位封的郡主,是曹王繼妃所出,年方十六,長相不頂美卻也能看得下去。
鄭琰五嫂郭氏與這位郡主是表姐妹,聽了就說:“他們那一家子裏,她算是脾氣好的了。”
杜氏道:“人好就行。”才不在乎她脾氣好不好呢!多壞的脾氣也收拾得了,過下下去就離婚唄。
於是兩處走程序,因是皇帝做媒,哪家也不能反悔,八字都是意思意思地合一下算完。還要到宮裏走一趟,謝一回恩,大家親戚聚會一下。
又因皇帝還答應了曹王幫他說兒媳婦,苗妃自告奮勇組織一次活動,皇帝也答應了,昭仁殿裏就熱鬧了起來。苗妃是主人,淑妃、賢妃兩個平時極少踏足昭仁殿的都過來了,還有各王妃、公主、郡主……數得上名號兒的都到了。因為是做媒,苗妃就申請讓各家夫人帶著女兒進來,而不是限定必須有封號的才能來。
一時花團錦簇。
鄭琰發現,凡她沒注意的時候,必要遇一兩個仇人。
前麵說過了,鄭琰在大場合也有幾個小尾巴。苗妃又存了當媒婆的心思,說媒什麼的,那當然是要揀對自己有利的說,鄭琰與她的小尾巴作為親苗妃係也理所當然地出現了。苗妃還沒傻到讓鄭琰嫁曹王家,明顯的鄭靖業看不上,但是呢,有鄭琰在,不利於己方的事兒,多半要被這丫頭攪黃掉,這自是苗妃所喜聞樂見的。
大家見過禮,夫人們一處說話,女孩子們聚作一處,鄭琰就拖了一串小尾巴。
鄭琰照例還要與苗妃打一聲招呼,苗妃格外熱情:“你如今有了師母就忘了我了,總看你師母去了。喲~我看看,又長高了。呃?這些都是誰呀?”
鄭琰心說,你就裝吧,她們沒你允許能進得來麼?她們剛才跟著她們的媽行禮的時候,你分明看到了啊!少不得一一介紹:“這是於家小大娘,這是李家小娘子,這是林家……”
一眾女孩兒粉雕玉砌,苗妃自打生了兒子,口氣也家庭主婦了起來:“都是好孩子。你招呼著她們一道玩罷,可不要拘束了,要吃什麼,玩什麼,隻管叫涼秋招呼,可不要見外。”
鄭琰答應一聲,帶著她的小團夥挪到一邊了。今天這場麵她早就收到了郭氏的內部情報,這是沒有她們的事兒的。
一挪就遇到了仇人。
鄭家最大的死對頭是東宮,東宮理所當然把鄭氏當路上的石頭,看不見便罷,看見了踢一腳純屬正常。正像鄭靖業係有事沒事找一找東宮的麻煩一樣,彼此已經說不清是怎麼結怨的了,卻也沒想著化解。
東宮郡主有好幾個,除了經常露麵的新昌郡主,太子次女也十四了,不過因為乃姐比較高調,她身體又不大好,不常在外界出現,顯得很溫和。現在新昌也去了,這一位郡主就要在女孩兒堆裏代表著東宮。郡主號鹹宜,傅良娣所出,還有一個弟弟後台也算很硬。
鹹宜郡主與傅宗彥等女孩子聚作一處,也在轉移陣地,不幸撞上了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