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段(1 / 2)

值您親自跑一回的呢。再說了,八郎與郎君也不是什麼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又聲明,除了宜和長公主說的兩壇酒,他們夫婦還有兩壇奉送,算是給同事新婚幫忙湊熱鬧的。

宜和長公主心道這丫頭真會做事,卻也不以為以現在的交情,貿貿然派人去池家要酒,人家就能巴巴地送了來,真要這樣想,她就不用找她妹妹當中間人了,是以口中也很是客氣。

鄭琰又陪宜和長公主說了一會兒話,鄭琰以宜和長公主是娘家親戚又是長輩,頗為尊敬。宜和長公主也喜鄭琰青春年少養眼怡人,且行事大方,言談舉止都很和宜。兩人越說越投機,宜和長公主也爽快,弄到最後幾乎有種恨不得斬雞頭酒黃酒結拜的樣子了。兩家也算建立起了初步的友誼。

不是相府與侯府,而是池家與郭家,是鄭琰自己的人脈,是她與池脩之人際關係的拓展,而不是看在鄭靖業或者是慶林長公主麵子上的交情。在角色的轉變上,鄭琰把握得相當不錯。

宜和長公主想留鄭琰吃午飯,鄭琰笑道:“明兒我來叨擾可好?今天休沐呢,還有些事情,也須得在午前趕回家去。”

宜和長公主了解地一笑:“是該回去,是該回去!”

她理解錯了,鄭琰也不解釋,微笑出門,登車往李府而去。

李幼嘉於今跟鄭家成了親家,聽說鄭琰登門,非常熱情地讓李莞娘親自迎接鄭琰。不用他說,李莞娘也是樂於親近鄭琰的,見到鄭琰就稱“姑母”,咳咳,這要讓於薇聽到了,必須要嘲笑的。

李幼嘉夫婦站在堂前等候,見鄭琰進來,一齊問好——京兆尹的級別,一點也不比琅玡郡夫人兼女侍中高。李氏夫婦最樂見鄭琰了!李幼嘉為官多年,也常在京城這一畝三分地上混,但是,說實在的,並不特別富裕。京中多權貴啊,求到京兆門下的人,真心不是特別多。鄭琰引薦了個酒樓給他家收保護費,對於正麵臨嫁女娶長孫媳婦的李家來說,也是頂了大用了。這還是個長效的收益,如何不喜?

鄭琰並不很托大,倒是先要感謝李幼嘉幫忙弄了湯小弟出來。李幼嘉道:“我並沒有出多大的力,當不得七娘這般謝呢。往後七娘有事,隻管吩咐。不知今日?”

鄭琰道:“卻是來看阿莞的,拿上來罷。”

李幼嘉夫人早見著鄭琰生後一個侍婢捧著個長條匣子,此時見侍婢捧匣而出,鄭琰掀開匣子,侍婢捧到李氏夫婦麵前。鄭琰道:“我給阿莞添妝來了。也不知道她喜歡什麼樣式的首飾衣裳,索性就拿兩匹繚綾罷,想穿什麼。”

李莞娘一臉的驚喜,繚綾極難得,她的嫁妝裏也就兩匹,還讓嫂子們眼饞了許久。

李幼嘉夫人已經在推辭了:“這也太貴重了,她小孩子家,別白糟蹋了好東西,還是娘子留著用。”

“繚綾雖然少了些,府上也不是置不起,也沒多貴重不是?不過是我的一片心意罷了。我與阿莞相識數年,很是投緣,這是給緣份的。給侄媳婦兒的,那可得等她過門兒再說。我手頭上有,自然也樂意把她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頓了一頓,很堅定地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說完,自己心裏小囧一下,這詞略熟啊!

李幼嘉夫人還要說什麼,李幼嘉已經先發話了:“七娘夠大氣,阿莞,還不謝過七娘有賜?”

鄭琰微微笑:“謝什麼呀?為兩匹布謝我,咱們哪用這樣了?”

她為什麼要挑休沐日出門?工作日見不到當家人啊!見不到當家人,還談什麼政治影響?池脩之現在品級低,她再不撐著點兒,他們再個小家要什麼時候才能立起來?等池脩之政治成熟,起碼得熬十五年左右呢,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

休沐日時光有限,鄭琰還惦記著要回家給池脩之做飯,他今天跟李神策相約去東市蹓躂(什麼愛好?!),說不定還要帶李神策回來吃飯,可不能讓池脩之在別人麵前失了麵子。出了李家,鄭琰直奔於家。

於家與鄭家相當熟,內外不避,濟濟一堂。薑氏連鄭琰身邊的阿慶、阿湯都熟,還打趣兩句:“你們兩個也越來越有樣子了。”

阿湯一曲膝:“您取笑了。”又捧繚綾以贈。

薑氏也為孫女兒備了嫁妝,見了繚綾也說貴重:“太破費啦!”

“錢是王八蛋,不夠了再賺唄。”鄭琰脫口而出。

於元濟一愣,旋即大笑:“就是這樣,說得好!”

薑氏一巴掌拍在於元濟肩上:“說什麼呢,沒見過你這樣占小孩子便宜的,”也自己也摸了兩把料子,頗為不舍地道,“七娘不要嫌舅母囉嗦啊,你得了好東西,總得給郎君的長輩留些啊,就這樣給了我們,不大好啊。我們這裏,怎麼都好說,老人家那裏,還是要照顧些的。”

“嗐,我有數的。”

薑氏這才讓於薇接了匣子,同樣要留飯,鄭琰道:“我還有幾

145、鄭琰的社交 ...

處要跑呢,這婚嫁都趕在年前了,添妝,這是我私下給的,總要早些送來。天也不早了,我得回去打發郎君用了午飯,後半晌還有得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