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悉出其手,恐有矯詔之禍,我坐臥不寧。”
“不加璽印的詔書,是沒用的,”鄭靖業冷靜地道,“聖人要是不放心他,隻管擇一可靠之人掌管璽印就是了。”
蕭令先很是犯愁。現在的掌璽官是先帝留下來的,一臉的冷酷嚴峻,說實話,蕭令先有點兒怵他。蕭令先一點也不肯定這個人會像聽先帝的話那樣聽自己的,萬一自己再遇到追諡等事的時候他死活不肯幫忙蓋章怎麼辦?換了最好:“如此,則何人可用?!”
“聖人信得過誰?”
“我信太傅!”
“聖人!”你還傲嬌上了!找抽啊?
“掌璽之臣其位不尊,杞國公諸子不宜啊,秦太師之子亦過其品。須一年輕忠心,又剛出仕之人,方不算委屈。”提要求提要求,最好鄭靖業嫌煩了不推薦蔣卓了。
鄭靖業道:“如此,臣孫鄭德良如何?”這才是鄭靖業的最終目的!
詔書,不管誰寫的,最重要的就是大印!
“善!”與先帝遺臣的老資格相比,鄭德良就不一樣了,這小子要犯擰,蕭令先還可以跟他爺爺告狀。多美好的人生啊!
次日,首相鄭靖業以中書舍人梁橫遭謫為由,另薦蔣卓代梁橫為中書舍人。蔣進賢看鄭靖業的眼神,仿佛鄭靖業瞬間變成了個女人!
作者有話要說:池小受和鄭女王要離京了,BH的人生開始了!
PS:致雙眼皮君,關於女戶的資料謝謝提供~這部分內容還沒寫完,下麵偶會寫到的,歡迎繼續關注啊~
雙眼皮君,求GD!
156
156、鄭琰做好事 ...
當鄭靖業明明白白地提出要讓蔣卓做中書舍人的時候,朝上是一片寂靜的。六品小官的任命本不用在朝上單獨拿出來說事的,隻需行文而已。因為中書舍人位置重要,才有必要提上一提。如果是首相提出的,又跟皇帝溝通好了,除非遇到明顯的阻力,不然這道任命就算是定下來了。
蔣進賢的大腦瘋狂地運轉著,鄭靖業肯定不懷好意的,他想幹什麼呢?讓蔣卓去到聖人身邊,然後誣陷蔣卓,把蔣家很出眾很有潛力的未來之星給幹掉?又或者是把蔣卓給弄過去,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安到蔣卓的頭上借刀殺人?難道是要讓蔣卓被皇帝討厭,然後被貶得一文不值?這個倒不怕,這小皇帝能幹多少年還是個未知呢……
可是中書舍人四個字實在是太誘人了,皇帝的機要秘書,就算是受到了排斥,也能接觸很多內容吧?就在他猶豫的時候,皇帝已經很哈皮地答應了!
鄭靖業是個好人嗎?
這一道智力測試題。
一般智商不太高的人會說“尊的素好淫!”,智商高的答應正好與此相反,如果你超脫了凡人的境界,就會回答“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他是個好人?就連他親閨女都不承認好嗎?由此可見,鄭琰的智商是高於人民群眾平均水平的。她會告訴你,不管鄭靖業是好人壞人,都是她爹,她隻能以此為出發點做一些事。
蔣進賢雖然玩政治沒有鄭靖業爪黑,被鄭靖業坑過許多次,智商還是在水平線上很多的,所以,鄭靖業在他心裏絕對不是個好人!所以,鄭靖業提出的建議,一定有陰謀!除非鄭靖業腦子進水了!
要反對嗎?好像已經沒有必要了!鄭靖業又被蔣進賢給腹誹了:這隻老狐狸真TMD狡猾啊!弄了這麼一個令人難以割舍的職位出來,哪怕覺得他不懷好意想反對,也要猶豫一下,在你怔忡的功夫,他就已經蓋棺定論了。
蔣卓就這樣從國子監進了大正宮,絕對是高升,還一點也不汙辱人!嗯,世家的頹勢,真的有一半是他們自己裝X造成的,某些要害部門,他們嫌不夠“清貴”於是不去,你不去,事情還要有人做,這就給人以可乘之機。中書舍人卻不在此列,為皇帝掌文翰,再清貴不過了!
葉廣學、沈晉、顧崇等人也都呆住了,比蔣進賢進入狀態還晚點,眾人一陣不安,蕭令先坐在禦座上都能隱約聽到這些人因為轉動身體(使眼色求解釋),移動腳步(不安),而帶動衣服、靴底發出的細微聲響了。唇角一勾,蕭令先突然覺得這樣讓大臣們猜不透,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為君者,確是要高深莫測一點的。
“諸卿若無本章,便散朝罷!”蕭令先沉著地開口,等會兒他還要見入京的刺史、郡守們呢。
眾臣各懷心思地躬送皇帝離開,一點也不拖泥帶水,他們還等著皇帝走了好打聽□呢!鄭靖業不是沒有薦過世家的人,但那都是大家可以接受的,比如他就薦過好基友的侄孫,還薦過一些有幕後交易的人。這一回情況很不對,難道蔣、鄭妥協了?不少人把目光放到了蔣進賢的身上。
蔣進賢與鄭靖業站得近,蕭令先一走,他就飛快地踱到鄭靖業身邊:“相公真是關愛後輩啊!”到底是在政壇裏摸爬滾打多少年的人,蔣進賢很快恢複了情緒,已經開始利用鄭靖業這看似友好的舉動,試圖給燕王係施加心理壓力了。也不忘了試探一下鄭靖業的本意,蔣進賢自己知道,他跟鄭靖業沒啥交集。
鄭靖業一點也不怕人偷聽地道:“聖人尚年輕,我等已垂垂老矣,當為國儲材啊!都是年輕人,相處起來總比與老頭子愉快嘛!這樣勸諫的話聖人更能聽得進去,也不至於被粗陋之人汙了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