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段(1 / 1)

就當家作主的人,作為一個敏銳察覺出世家腐朽傾向的人,池脩之更明白競爭的重要性。

真是的,鄭琰對家人賢妻良母的樣子扮得久了,自己都快要忘記了這是個嗜辣的小瘋子。當年就是這樣的幹勁兒與活力讓他心折,如今情景再現,池脩之尤其欣賞鄭琰的眼光與果斷,被她帶起了興致來,池脩之認真地幫忙完善計劃:“寧可現在自己累一些,給孩子們早些發蒙,略大一些,不如……與嶽父家裏的小東西們湊作一處,小的時候,親戚間互相照應也是好的。再大一點兒,他們六、七歲的樣子,我要多遊說些人……嗯,要有一處宅院,專供讀書講學,先生原來的宅子就不錯,可以借用……延名師宿儒……可以帶書僮,絕不許有乳母……每日辰時入學,未時散學……”

鄭琰眼睜睜看著池脩之拖了張紙來寫計劃,從學校的師資到建設,到學生的招收標準,再到中午包飯的夥食標準,再到課程安排,再到男女學生都要招收一些但是男女分班,還有課堂紀律、期中期末考試、要學什麼教材……

特麼這個世界上第一所小學不會就這麼誕生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我去!碼了一點丟存稿箱準備明天補的,結果按錯按鈕了,看了的親不要著急,我這就把它換過來……我明天的存稿……我的爪子……

於是,明天會更得晚一點,大概在九點到十點之間。我去補今天的字數去。

又把存稿發了,上一次還是完整的存稿,這一回幹脆就是個草稿,ANYWAY,現在補齊了。

於是,17號的更新再順延一下,到晚上九點十點之間。

194

194、恐怖的校服 ...

就在鄭琰還在為“第一所小學的誕生”驚呆的時候,池脩之已經用在太府鍛煉出來的細致把建校的預算都給算出來了,又用之前在大理混過的縝密⌒

鄭琰這時候還在傻讚成著,直到第二天被鄭靖業大力誇獎了,她才知道她辦了一件多麼恐怖的事兒。

兩人連夜商議出了學校的雛形,連地址都劃好了,把學校的大概模樣都有了腹稿,何處是琴室、何處是小校場、何處是教室、何處是醫務室……池脩之最終同意把學生按照大致年齡,分為三個階段的班級——讓七歲的孩子跟十四歲的少年一起上課確實兒戲了一些,當然如果有神童,必須要特別對待。就等第二天向長輩彙報了。

————————————————————————————————————————

次日,鄭琰因為跟池脩之商議好了學校的事兒,心情特別好,上課時的態度也更好,讓蕭複禮跟著開心了大半天,又納悶地問道:“先生什麼事這麼開心?”

鄭琰拍拍額頭:“光顧著高興了,忘了拿出來了。”把畫好的連環畫給拿了出來。

蕭複禮沒見過畫得這麼逼真的鉛筆畫,驚訝地張開了小嘴,眼睛看得有點兒直:“這是給我的?真好看。”可憐的孩子有個苦逼的童年,就算他的童年不苦逼,鉛筆畫自從常弼死了之後也有十來年不曾流行在這世間了。

鄭琰拍拍他的腦袋:“往哪兒看呢?讓你看底下的字兒,你盯著畫兒幹什麼?”

蕭複禮吐吐舌頭:“我知道先生心疼我的,畫的就是給我看的。”

鄭琰戳戳他的額頭:“收起來慢慢看,不要扯壞了。”

蕭複禮用力地點頭:“嗯嗯。”眼睛仔細不要往畫上瞄。

鄭琰看天色不早了,又叮囑一句:“想看就看,給你了就是你的了。功課必得完成了才好!明天我來檢查功課,要是寫得不好,我還收回來!”又讓懷恩監督,“老翁提醒阿元。” 蕭複禮要是因為這個“玩物喪誌”了,她就成千古罪人了。

懷恩笑眯眯地道:“您就放心吧。”

蕭複禮也保證:“先生放心,我會用心寫功課的。”

鄭琰從大正宮出來,回到家裏繼續督導一雙兒女的功課,池春華已經開始握筆,每日功課與蕭複禮一樣,小丫頭開蒙更早,識的字比蕭複禮還多。池長生小朋友就淒涼一點,有點像“乳母的孩子”親媽給別人當儲備糧,自己在家喝稀粥。兩人隻有在下午的時候才能被鄭琰教導識字背書、背兒歌、背詩詞。

以致於讓鄭琰有了一種“即使不辦小學也要先辦幼兒園托兒所”的感覺。

這一天是池氏小夫妻往鄭府裏跑,顧益純是個能不上朝就不上朝的人,閑得很,也不在乎跑這幾步路鍛煉一□體,也跟慶林大長公主過來了。杜氏與兒媳婦、孫媳婦們忙了一頓豐盛的晚盛,因先帝之喪,並沒有歌舞,卻也其樂融融。

鄭琬摔壞的腿已經好了,因為傷停職也恢複了,他的事兒這回都沒用鄭靖業多操心,宜和大長公主一炸毛,氣場全開地給女婿討了許多福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