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段(1 / 2)

懷恩出宮,蕭複禮特意擇了個陽光明媚的上午,開完朝會,親自把這位老人送出宮去,囑咐來懷恩的侄孫:“善待老翁。”

懷恩的徒弟們心中戀戀不舍,覺得這位老人家一走,他們心裏空落落的,待蕭複禮要擇人填補懷恩的空缺的時候,這些人的心又熱了起來。蕭複禮趁勢調了身邊宦官的布局,把徐瑩所賜之宦官調走:“二娘開府,身邊不能沒有穩妥之人。此人久在我身邊,二娘但有不及回稟這事,可遣之入宮。”

又把自己比較中意的名叫阿鐵的一個三十歲宦官提作宦官的頭兒,其餘人依次填補了空缺。阿鐵一頭黃毛,宮中人稱“黃頭阿鐵”或者簡稱“黃頭”,因這長相上的異處,養成了悶葫蘆的性格,蕭複禮就取中他這一點。讓他上任之後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請先生入宮來。”

————————————————————————————————

鄭琰知道阿鐵此人,從做小宦官起就嘴巴很嚴,她也查過阿鐵的來曆,知是一個已經死了的守園老宦官所買,老宦官已死,宮中變亂之後重新梳理人手,他因憨厚老實,被派到了蕭複禮身邊。見阿鐵來傳話,鄭琰道:“你也熬出來了,巧了,娘子要見春華,我正要帶她去宮裏。”又封茶錢與他。

阿鐵不太肯收:“奴婢有俸祿,為聖人辦事,不合再拿夫人的錢。夫人不給賞錢,奴婢們也是盡心辦差的。”他知道懷恩與鄭琰有舊,自忖沒有懷恩那樣八麵玲瓏,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固守本份而已,因此堅定路線不動搖。

鄭琰道:“你盡心辦差,自有聖人賞你,與我何幹?老翁臨行前有言,為宦官不易,不是無依無靠斷不會走上這條路,凡事寬待些而已。宦官少有如老翁者出宮還能得這許多錢米,縱有些錢糧也至多維生而已,自家存些老項吧。”

池春華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地看這個又看那個,點頭道:“果然生計不易。”

鄭琰摸摸女兒的腦袋:“你知道就好。”

阿鐵想了想,讓小宦官收了錢:“謝夫人。”回去之後,自己與小宦官們平分了茶錢。鄭琰知道之後,亦在蕭複禮麵前說他“厚道”——這是後話了。

這一日,鄭琰帶著女兒去了大正宮,蕭複禮派人把春華送到顧皇後處,自己向鄭琰請教起了後宮之事。作為一個皇帝,事兒媽到這個地步,一是與他謹慎的性格有關,二也是鄭琰念叨著齊家治國為君者要把自家擺平的結果。

蕭複禮見了鄭琰,也沒有好忌諱的,一五一十說了自己的難處:“夏美人育長子,我固欣喜,然而這並非嫡子,恐生事端。又有德妃已經長成,我實在擔心若德妃有子,又要生出波瀾來。然則德妃無辜,我幼時也極是孺慕父親,實不忍自己的兒女也受此苦。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先生可有以教我?”

鄭琰心說,這可真夠麻煩的,就算顧皇後有兒子,長大了,做太子了,也不一定沒人想搞死他啊。想了一想道:“還是要娘子生下兒子才好,若有不測之事,就要看你是怎麼想的了。頂好是能教得皇子們友愛,有時候,兄弟之間倒沒什麼,須防大臣有私念。最要緊的是聖人有分寸,給眾人立下規矩,該是如何就如何。疼愛大郎可也,須令其知道本份。皇家事,不同尋常家事,天子無私事。這與朝政也是一般的道理,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達成目標須要怎麼做,劃下道道來。律條之內,隨意施為,界線之外,不可越毫厘。”

蕭複禮咀嚼著話中含義,推出一道旨意來給鄭琰看了,這是準備晉封夏美人的為婕妤的。鄭琰微微點頭,這倒也是合宜,不料蕭複禮伸手扯過麻紙給撕了。鄭琰一時驚愕,瞬間回神:“也不能令人寒心呐。”

蕭複禮道:“我當厚賜之,徐徐而為罷。”

鄭琰道:“男人對家中事總是粗心,聖人既心細,總能少去很多麻煩。我固心疼皇後,也不得不提醒聖人,大郎,還是要教好的。聖人娘子皆年輕,兒女緣許在日後,則嫡子幼而庶子長,設若這些年再有他子,大郎的態度,就很重要。大郎安分守己為一賢王,則庶弟也不敢妄動。若娘子如皇太後一般,大郎就要擔起重責,更不能疏忽了。忽然抓來的壯丁,讓他去征戰,會出亂子的。先帝心是好心,冊封倉促,乃至生出禍亂,這都是前車之鑒呐!父母愛子女,無不為之計長遠。要看護好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在天家,旁的都是虛的,“保全”二字才是最最要緊。隻有皇室安穩了,朝廷才能安穩,天下才能安穩。”

蕭複禮肅容道:“謹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