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戲是周明珠的最後一場戲,也是最難的一場戲,因為其中一個鏡頭是Alice出門前忽然回頭,對著鏡頭露出複雜而奇怪的笑容。
這個笑容會在電影的最後一幕,主角警探發現真相時再次回播,前後互為映襯。
所以,這個轉瞬即逝的笑容必須是深層次的,初看時隻是略有些奇怪,叫人留有印象。再次回憶時卻可以讓人毛骨悚然。
周明珠精神不太好,拍了一早上都沒能進入狀態,張曼華隻得找她出來談心。
「我們都知道,Alice這次出門是打算一去不回並且以身設局對付兇手。你覺得她出門時是什麼想法?」
周明珠沉默片刻,慢慢道:「興奮,遲疑,充滿期待。」
張曼華搖搖頭:「一個成年人,或許是這樣,但Alice她那個時候還隻是個未成年的女孩。再冷酷再自負再聰明,她都隻是個未成年的女孩,沒有反社會的心理障礙,心智還沒有成熟到承受這一切。最重要的是,對方還是帶她和她的母親離開貧民窟的繼父。」
沒有錯,《沉默的證人》最後揭露的連環殺人魔就是Alice那個人前風度翩翩、事業有成的繼父。
張曼華的聲音不疾不徐,慢慢的接著道:「對於Alice來說,她這樣的聰明人,固然在貧民窟時受到許多的屈辱困苦但她卻從未放在心上,隻當做是磨練。她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痛苦:因為絕頂的聰明和混血而不被同年人理解,因為內向敏[gǎn]被親人忽視冷淡,所以她格外渴望親人的關心和愛護。就算是繼父畸形的愛,她其實也沒有真正的拒絕。但是她又有著超乎常人的自尊和敏[gǎn],在母親的冷淡、繼父的步步緊逼中,越發厭惡仇恨,直到走到最後一步......」
周明珠坐在邊上,聽到張曼華那句「以她格外渴望親人的關心和愛護」時隻覺得耳邊嗡嗡作響,心裡忽然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還記得,沈思遠說他初見梁傾城的時候,梁傾城是回國尋親。要到怎樣的地步,梁傾城才會跨越重洋,去找一個和她從未見過的舅舅?她是否也是因為如Alice一般對親人心懷期待,渴望被愛,才會如此?她最後找到的舅舅又是否與她一般心情,會因血緣而善待關懷她?
張曼華卻沒有注意到周明珠的異常,她隻是以緩慢的語調收尾,問道:「那麼,你現在覺得Alice她出門時是怎麼想的?」
周明珠有些恍惚,腦中似乎劃過什麼念頭,她低下頭,沒有去看張曼華隻是順著自己的心意輕聲接口道:「她對未來充滿期望,對自己的計劃洋洋得意,但心裡也一定想過『或許,可以給他最後一個機會,如果他改變主意,那麼就放過他』......」是的,沒有人生來就是壞人,哪怕是Alice,她再下手之前也是猶豫了「一整晚」,就連最後出門也是再三確認。
這就是人性,千回百轉,莫測難辨,惡念中生善意,善意中存惡念。
******
隨著那複雜奇怪的笑容在鏡頭上最後定格,周明珠也終於拍完了她的戲份。正好天色已晚,劇組在附近的酒店訂了個大廳,特意替周明珠殺青送行。
考慮到周明珠和張曼華還是個「保守」的華國人,所以這一場殺青宴倒也沒有特別出格的東西,喝得最多的隻是酒,一杯又一杯的酒。
周明珠因為想起許多事,心裡很有些複雜,也說不出是什麼感覺,隻覺得胸口悶悶的。所以,她乾脆趁著這時候,來者不拒的喝了好幾瓶的酒,等Elina氣得把她扯出門的時候,她已經醉的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