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段(2 / 3)

蘆兒拚命地點頭。

“公子,你把你哥哥的寶劍給了他,那是不是代表您要重新開始?”

葉玄真對著皎潔的月亮,微微彎了眼睛。“是呀,我也希望,下一次見麵的時候,聽見我的蘆兒叫我小姐,而不是公子了。”

她要重生,如果在淺離的身邊,她的心必然不會再被噩夢所侵了。

那樣溫柔的人,卻足以讓她覺得溫暖。

從此寂寞不再。

第37章 禁城悲歌1

民德三十一年的那場血案,雖然很快就變成了曆史,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卻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在他們的心中,淺離的存在就像是一個神,他慈悲而聰慧,他本著救國愛民的心,為南安祈福。可是,突然之間這個神的形象卻被蒙上了陰影。

有些人是應該要死,但是那些孩子卻是無辜的,那些老人更是無辜的。莫名地就被曆刀斷了生命,這樣的結局太過去淒慘了。

百姓也曾經希望,這個賢明的清風秦王可以像以前那樣站出來,解開他們心裏的疑團,並且捉到那個真正的凶手。可是,淺離隻是沉默。

有的時候,沉默並不是一件好事情,他往往代表著默認。

於是,他們就想,也許淺離心中對於那個皇位也是有所企圖的,當初的樣子,也不過是取悅民眾而已。

再加上後來又從宮中傳來一些不好的傳聞,不久之後,原本的平亂之戰,就成了“兩虎相爭”了。

隻有跟在淺離旁邊的蘆兒,才突然明白當初公子的感歎,原來這就是淺離少爺的心思呀,他想要把一切的罪過全部攔在自己的身上。

突然之間,蘆兒覺得這個瘦弱溫雅的男人,實在是一個了不得的人,他的品性,根本就是旁人無法相比的。

也從那一刻開始,他才鐵了心,從此要以性命來保護他,不負公子所托。

玄真走後,蘆兒常常會變著法子找來些新奇的東西,來讓淺離開心。而淺離也確實常常帶著笑容。可是,他也知道,淺離的心一直都沒有快樂過。

玄真的離去,魏書的嫉恨,同僚的不解,甚至是百姓的誤會,這每一件事情都是他心裏的陰影。

當然,這些難過,這些寂寞,他從不會對外人言的。他隻是更加竭盡心力為魏書的社稷著想。

而這些竭盡心力的事情,在魏書的眼中,在方情李婉的心裏,卻成了另外一種別有用心的計謀。於是,在她們的攛掇下,魏書更加地疏遠淺離,朝廷裏發生的大事也不再與他商量,隻把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情丟給他。

所謂的秦王爺,早就是一個空名了。他在朝堂之上,處境尷尬,更是處處受到排擠。李家留下的餘孽,都看著他的笑話。嫉妒他才能的人,更會公然與他作對。不理解他的人,還在為那場血案而挑刺。而那些理解他,為他著想的人,卻在魏寒的有心為難下,不是被貶,就是外放了。

於是,他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蘆兒好幾次都要寫信告訴玄真,卻每一次都被淺離發現而攔阻。他笑著對蘆兒說:“蘆兒,我這樣挺好的,消遙自在,也許不出幾年就可以和你家公子歸隱了。”

這當然不是真心話,任誰都聽得出,可惜淺離就是一個固執的人。

民德三十四年,渠岸將軍被外放的時候,就曾經親臨秦府來與淺離作別。

酒過三巡,渠岸終於忍不住了,他說:“大人,走吧,你這麼做不值得的。一山是不容二虎的。正所謂功高蓋主,大人雖無傷他之意,他卻有防你之心呀。”

淺離摸了摸前不久在出獵時,被同行的同僚“無意”而留下的箭痕,半晌才微笑著答:“渠將軍是誤會陛下了,陛下隻是考慮到淺離身體不好,才不像過去那樣給我許多任務。陛下是個好皇帝。至於走,我想會的,如果有那麼一天,這個朝廷不再需要我了,陛下在沒有淺離之下,也可以獨當一麵的時候,淺離自然就會放下一切,去浪跡天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