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段(1 / 2)

得密不透風。

離了京,除去遊山涉水,偶去甄廷暉行商之地聚首,二人又時不時去往甄世萬從前四海五湖的購鋪置宅。

崔嫣自恃掌了家中開門五事的權,背後霸了打理,寓居在外尚賬簿算盤不離手。甄世萬初始是萬般的不情願,卻哪裏拗得過她,隻得將名下悉數產業權當了她閑暇玩物,暗自度量再如何敗也是難得敗完,待她興致過了也就好了,孰料她愈發經心上道,鋪排得井井有條,久而久之更是做出心得,才是舒了口氣。

這兩年風聲已淡,今歲又正逢楊氏整壽,崔嫣才執意重歸故裏,一來予養娘慶賀壽辰,二來欲留居長些時日。

二人於外期間快活不知時日過,五年辰光,仿若彈指一揮間,對於外人,卻是時移世易,北邊的寧王借兀良合真親族便利,與瓦剌國主達了協款,借異族之力冊王養兵,複熾勢力,如今坐鎮北地,眈視中原,隨時欲意反攻回朝,南北又生蠢蠢欲動之態。

可那又有何幹?總歸再不關他的事,亦就不幹她的事。

那邊自來熟的甄媱君已是尋到小玩伴兒,正是拉了個小女童過來。

二人甫認識,卻是親密得很。甄媱君年齡雖幼,卻是被寵得恣性肥膽,出生起便隨了父母周遊列地,眼界闊綽,除去天山附近的西域諸地,最遠下過暹羅真臘,且隨父母與海上遊船來客頻繁交流,比大孩子尚通曉人情,甚麼稀奇古怪的事兒都能謅上一同,隨口予小女伴說些外域風情,便將那女童哄得手舞足蹈,不亦樂乎。

雪杏瞧二人滿頭大汗,拿出手帕替兩人擦抹,又遞了水壺予兩人飲。

那女童較甄媱君約莫大三四歲,生得瘦瘦小小,雖粗衣簡裝,似是蓬門陋戶人

家,卻是十分懂禮,得了恩惠,怯怯朝甄氏夫婦道:“小七謝過老爺夫人。”

崔嫣笑了一笑,將這孩子腦袋摸了一摸:“你叫小七?你家可是有七個孩子?”

甄媱君見母親喜愛自己結交的小姊妹,甚是得意,白了一眼甄世萬,跳上前去搶在前頭:“娘親真是聰明得很,比爹爹聰明一百倍!小七還有個哥哥叫小六!”

崔嫣神色一動:”小六?我倒是認識個孩子,也是叫小六,聽我家少爺講,如今便住在彭城近郊,種得一手好甜瓜鮮菜。”

那小七眼睛一亮:“夫人說的,定是我哥哥,我家便正是種瓜果蔬菜的,全靠我哥哥一手打理,彭城許多商戶都是找我家進貨。不過夫人僅說中了一半,小七並非家中老幺,底下尚有名小八弟,比我還小上三歲。”

崔嫣這些年回過兩三趟,卻皆是短途客居,料不到這一次會遇到舊日所救的這一家子,生了驚喜:”你長這麼大了,你哥哥今日可是與你一道來的?“小七見是兄長熟人,淡去緊張,雖仍靦腆,卻是捏了衣角,鼓了勇氣道:“我哥哥今日送貨去了,奶奶年紀大了,留在家中,小八弟年紀小,身子一貫不大好,受不得風寒,也是極少外出,今日隻有我一人出來玩耍,若是嬢嬢不嫌棄,尋個空當兒,可去我家做一做客,我家正在城門口,沿著那暗河走去,便能看到我家菜地棚子在岸邊,種得最茂密最大的那一個便是,再順著走,便是我家,咱們一家四口,如今落戶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