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到使用男性的名字作為筆名,這是一種對男權社會的退讓和屈服,以一種‘我承認男性才是社會主宰’的忍讓,躋身幾乎被男性作家壟斷的行業。愛麗絲·奧斯汀從來沒有用過‘A Lady’這樣的匿名,也沒有假裝自己是個‘男人’,Lady Christiana和Alice Leigh都取自她本人的姓名,她沒有做過太大的努力來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
*
番外二好萊塢與奧斯汀
2007年,英國一家製片公司與美國電影公司合作出品了電影《成為簡Being Jane》,這是第一部 以簡·奧斯汀為女主角的影片。相比妹妹愛麗絲,簡的生活相對平淡。
奧斯汀家族的後代表示,並不想祖姑奶奶總是跟拜倫這個渣渣聯係在一起。
奧斯汀家族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拜倫信件,寫給亨利·奧斯汀的、寫給愛麗絲·奧斯汀的、一小部分寫給奧利弗和伊沃的,其中一些經過挑選的信件在愛麗絲·奧斯汀博物館公開展覽。研究拜倫和研究愛麗絲的學者需要申請、等待至少半年才能獲得批準,進入博物館的藏書室研究這些信件。
2010年,奧斯汀家的一個後代寫了一本十分詳盡的《愛麗絲·奧斯汀傳記》,其中提到凱茜·奧斯汀在1822年到1825年之間撫養著一個從美國送回來的女孩,兄姐們都認為這個女孩是愛麗絲和奧利弗的孩子。女孩在1825年春天病故,這年夏天,愛麗絲和奧利弗回了英國。
傳記出版後激起新一波紅紅火火的討論,奧斯汀家族大為光火,認為這個表親故作驚人之語,留下來的現有的家族文件、信件,根本沒有提過這個女孩是愛麗絲的孩子。這個名叫塞西莉亞的女孩確實葬在奧斯汀家族墓地中,但墓碑上麵沒有寫父母名字,也沒有跟愛麗絲一起停放在教堂地下墓室中,如果這個孩子真是她的女兒,她不可能讓女孩獨自待在地麵墓地。
到了2012年,奧斯汀家族授權的一本新的愛麗絲傳記出現在書店裏。作者接觸到了大量奧斯汀家族保存的來往信件,並且借閱了邦德菲爾德家族和戈登家族保存至今的有關愛麗絲、拜倫的信件,還有現存於私人收藏家手裏的沃倫·黑斯汀斯、威廉·貝克福德的有關愛麗絲的信件,以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料,重新講述了愛麗絲·奧斯汀的一生。
愛麗絲自己寫的自傳其實是有偏差的,畢竟主視角是她自己。自傳也重新出版了,並將100多年前刪節的部分全部放上去;又順便再版了拜倫的自傳。拜倫當年自傳沒有寫完便去世,之後的章節由伊沃和愛麗絲補充。
愛麗絲的自傳附錄中增加收錄了伊沃的遺書,公開發售後,人們都說,雖然不知道愛麗絲到底最愛誰,但伊沃一定比任何人都愛她。
2017年,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與英國的一家製片公司合作出品了《Being Alice》,相比姐姐簡的平淡一生,愛麗絲是一個放到21世紀都不會落伍的時髦女性,她的名氣不是因為“拜倫的情人”,而是因為自己的事業。電影上映後,人們都對愛麗絲的感情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紛紛表示她活得任性灑脫,金錢和名氣讓她能夠無視當時苛刻的女性行為規則;她不是激進的女權主義者,但在生活中、中卻時時顯露出她超脫於時代的思想。
奧斯汀出版社又將她的所有作品再版了一次。從1805年1月出版《英格蘭恐怖故事》第一冊 以來,愛麗絲·奧斯汀的作品出版總冊數已經超過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