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段(1 / 3)

風驟然刮起,無數雪花就如同冰棱一般向伊莎貝拉的麵頰刺來,迫使她本能地緊緊閉上了眼睛,頭向下縮著躲避。幾秒種後,空氣又在瞬間突然靜止了下來,她這才得以再次向康斯薇露看去。

灰燼消失了,隨之一起消失的還有當初康斯薇露拉住伊莎貝拉的那隻手。也許是後者的錯覺,但是她總覺得康斯薇露的顏色似乎比之前更淡了,倘若說以往是珍珠灰色,那麼如今就像是在透明的空氣上刷了一層輕微的珍珠白色,她隻能看見一個淺淺的輪廓,盡管五官神態與身形依舊清晰,卻給了她深深的不安感,似乎這樣的康斯薇露隨時都會化作一聲歎息,消散在空氣之中。

伊莎貝拉,我沒事。

終於,她聽見了那把熟悉的聲音再次在心中響起。

作者有話要說:  對於沒有經曆過極其慘烈的事故的人們來說,是很難相信在這樣的事故過後,會有怎樣的反應與心理。

而媒體給了大眾非常錯誤的印象,讓人們誤以為在這樣的事故過後,人們還能迅速恢複理智,能夠馬上就掌握全部的身體機能,沒有受重傷的話就能行動自如。

其實不是的。

大部分的普通人在經曆過生死一瞬的事故過後,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出現無法控製自己的身體的行為,就像在極度恐懼中,人們會失去對身體的操控,明明大腦在尖叫著逃跑,卻沒辦法邁動步子一樣。這章中伊莎貝拉的反應,是參考了經曆了慘烈空難後人們後續的心理治療中對自己的當時生理與心理反應的描述——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這樣的事故中,隻要自己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身邊存活下來的人類越多,就越能幫助人們迅速從失控中恢複,開始自救,隻是仍然會在心理上留下一定的後遺症(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以完全不受影響,有些人終身都將活在噩夢之中)

------------------------------

避免跳章的讀者不明白為何康斯薇露能夠做到這樣的事情,提示一句前置伏筆在73章。

第142章 ·Eliot·

如果不是因為艾略特在兩個月前, 偶然得知了恩內斯特·菲茨赫伯的存在,那麼此刻坐在格羅夫納廣場19號裏他或許就連一成能夠拯救阿爾伯特與康斯薇露的可能也沒有。

當然,等他意識到阿爾伯特並不是唯一的突破口時, 那已經是他與路易莎小姐的談繼續進行下去以後的事情了。

“我不明白您為什麼會認為公爵閣下出事了,是一件我會有興趣知道的事情。”路易莎小姐開口了, 她伸手將一綹長發卷在耳後, 側臉優雅的輪廓頓時一覽無遺,更讓艾略特確定了她此刻的心虛,“難道您不應該第一時間通知警察, 亦或者是任何有能力幫助他的人嗎?我可以如實告訴您,艾略特勳爵, 我對這件事情的興趣, 不會比聽到任何其他一位貴族出事了的興趣大。”

艾略特知道她與阿爾伯特分手的真相。

是路易莎小姐主動離開了他, 而非阿爾伯特主動與她分手。

這即是說, 早在一年以前,路易莎小姐必然就明白了她永遠不可能成為馬爾堡公爵夫人這個事實。她在之後的三百多個日夜裏從未聯係過阿爾伯特——或者至少阿爾伯特從未告訴過他對方曾有聯係——還為自己找了一門再合適不過的, 稱心如意的婚事, 無論何時出現在社交場合,都是一副與菲爾德先生無比恩愛的模樣, 而這些都證明了艾略特對她的猜想是正確的。

然而, 既然如此, 她為何此時又要突然對康斯薇露下死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