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你進去了。
伊莎貝拉刹那間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並非坐在倫道夫·丘吉爾夫人的馬車上,而是正身處外交部與印度部辦公室大樓裏,坐在一間滿是內閣成員的會議室外——幾乎所有的重臣都到達了:索爾茲伯裏勳爵(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首相,上議院領袖),哈裏斯伯裏勳爵(大法官),她曾打過交道的德文郡公爵(理事會主席),貝爾福先生(第一財政大臣,下議院領袖),張伯倫先生(殖民部大臣),及蘭斯頓勳爵(戰爭部大臣);間接推動了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的喬治·戈斯金(海軍大臣),查爾斯·裏奇先生(貿易委員會主席,下議院議員代表),卡多根勳爵(愛爾蘭總督),巴爾福勳爵(蘇格蘭國務卿)。
此外,還有一些盡管職位不高,卻因為人脈或者威望仍然在政府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勳爵們也在出席之列。北安普頓侯爵,艾略特勳爵的父親,就是這麼一個例子。阿爾伯特也出席了。這場內閣會議雖然主要議題是與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公約,但卻要先討論幾句塞西爾·羅德斯及庫爾鬆勳爵的案件。喬治·斯賓塞-丘吉爾不具備任何政治職位,因此不能旁聽,隻能待到議題正式開始後,才得以進去。
怎麼樣?她急切地詢問著康斯薇露。你聽到了什麼?
就如同公爵所想的那樣,他們同意庫爾鬆勳爵的案件已經令政府立於岌岌可危之地,隻要處理不當,就會引發一場不信任動議。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用在討論如何能避免這一點,以及一旦發生了該如何應對。康斯薇露說道。
就這樣?伊莎貝拉失望地追問道。
哈裏斯伯裏勳爵提到政府應該派出官員前往德蘭士瓦共和國進行調查,收集罪證——這怎麼也要一個月的時間。張伯倫先生則指出,要做到這一點,英國與德蘭士瓦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就必須確定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他們馬上要開始討論正式的議題了。
康斯薇露話音剛落,就有一名男仆畢恭畢敬地走到了伊莎貝拉的身前。“丘吉爾先生,”他輕聲說道,“您現在可以進去了。”
剛剛邁進會議室,伊莎貝拉第一眼便看到了坐在長桌上端的索爾茲伯裏勳爵。
對於一個腦袋已經接近全禿的男人而言,他的胡須不同尋常地茂密,就好似頭發都長到了下巴上去似的。
這是伊莎貝拉的第一印象。
緊接著,她就十分清晰地感覺到了從對方身上散發出的壓迫,盡管他隻是沉穩,平靜地坐著,狠辣與老謀深算都被他藏在貴族的不動聲色之下,如同披著羊皮的野獸,溫和的外表下藏著銳利的血盆大口。
“丘吉爾先生,歡迎。”他率先開口了,甚至站了起身,剩餘的內閣成員也跟著一同站了起來,“請容許我代表英國向你表示謝意——我們原本以為要用更多鮮血,子彈與稅務才能得到的結果,你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便兵不血刃地做到了。‘筆杆遠比劍尖更有力’,萊頓勳爵誠不欺我。”
“您過譽了,索爾茲伯裏勳爵。”伊莎貝拉謙卑地鞠了一躬,“身為女王陛下的臣民,這是我應為不列顛帝國盡的職責。”
“請容許我向你介紹今日這場會議上的來賓——”索爾茲伯裏勳爵一邊說著,一邊指點著在場的勳爵先生們。他提到一個,伊莎貝拉就走上去與他們握手,寒暄。僅僅隻是打招呼,就花去了半個多小時。
“恐怕我們時間不多了,”慢悠悠地向伊莎貝拉介紹了最後一個內閣成員,索爾茲伯裏勳爵瞥了一眼房間內那裝飾豪華的大鍾,說道,“丘吉爾先生,您不妨向我們念念這份公約的草稿,隨後恐怕我們的會議就不得不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