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趕上了騾車,還是跟著商隊搭夥,是羅大郎幫著找的熟人,還幫著他們帶了些棉布,到了邊關出手,也賺點路費錢,等往回來的時候也可以和商隊約好時間一起回來。

這邊陳家的族人就給他們蓋起了新房,估算著時間等他們到了正好能趕上住新房了。

遠在邊關的婆媳帶著孫女在家裡日夜盼望著,等到天氣涼快了等到了父子倆趕著騾車的身影,不用開口問就知道這趟沒有白跑,看這爺倆臉上的喜色就知道。

“奶奶,我都是小叔叔了呢,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得叫我叔呢。”陳磊興高采烈的連說帶比劃著。

“我爹的大哥還健在,對我們很是歡迎,我爺爺留給我爹的房子都還在呢,隻是年久失修了,現在他們在忙著給我們蓋新房呢,說是等我們回去了就能住上了。”陳希明對這趟老家之行充滿了感激和興奮,給她們描述了老家的山山水水還有熱情的親戚們。

家裡的人放了心,就打算搬家的事宜,陳希明抽空去集市把自己帶來的棉布賣了出去,這一趟的花費也出來了,經商真是賺錢啊,就是路途遙遠太辛苦了。

地裡的莊稼收了,正好換些銀錢,帶回去使用。

就是陳希明的媳婦娘家人還在這邊,以後見麵的機會就少了,不過她娘家人知道她們回關內,自是高興的很。

“回去好!如果哪天這邊有個不好,我們也有個投奔的地方。”

鄭氏想著自己的父母的墓地還在鄭家祖墳的山上,就不想弄得太難看,可也不想便宜了他們,就找了本家裡一家平時和他們關係親近些的,為人比較厚道的,把給自己父母掃墓的事情託付給他們,把自家的小院子半賣半送的過戶給了他們,收拾了家中的細軟,帶上陳叔和的骸骨,一家人回了陳家村安家落戶了。

陳希明一家回到了陳家村,迎接他們的就是六間嶄新的瓦房,還有兩間東廂房。

等一家子安頓下來,把從邊關帶來的土特產作為禮物給這邊的親人分了分,也算自己的一點心意。

陳老爺子把帳本也拿給他們,把花費也都算給他們聽聽,這親戚之間的帳目一定要清楚,送的是送的,往來是往來,工錢是工錢,明明白白才能長久。

陳老太爺還把自己名下的五畝地過戶給了陳希明,這是當年自己爹娘分給三兒子的,自己幫著弟弟保管的,二弟家裡當時也是分了五畝地,現在交給了三弟的兒子,自己算是了卻了心事了。

有了這五畝地,又自己家開了點菜園,陳希明算是在陳家村安頓下來,等冬天裡自己也和兒子去開點荒地,種點棉花和粗糧,就要開始打算兒子和女兒的親事了。

陳希明的娘和媳婦帶來了紡羊毛線的技能,正好他們這山裡養羊的也開始多了起來,他們爺倆就趕著騾車下鄉收羊毛,婆媳倆在家自己紡毛線,也是一筆收入了,生活安定下來了,陳家村又是個好村子,孩子的姻緣自然而然就來了。

第59章 各家發展

又是一年春來到,每年春天大人們都會計畫一年的收成,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人們常說:窮則思變,變則通。

陳晨的大舅二舅一直在山裡生活,比比周圍的人日子也過得去,可是和兩個妹妹比起來那就差距很大了。這對比著對比著心裡就會有落差,好在他們家人都是心眼不錯的人家,隻會想著自己該怎麼努力去掙錢,而不是去眼紅妹妹們的生活。

大舅家裡兩個兒子,又隻能在土裡刨食,眼看著兒子大了,也到了要說親的年齡了,可是家裡也沒個來錢的路子,大舅和舅媽就有點犯愁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