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於日本忍者(2 / 2)

【忍者食】

忍者絕對不能「發福」,由於得時時隱身在天花板上、地板下,甚至懸掛在樹上、屋內支柱上,用隻手支撐自己的體重,因此,忍者必須注意不讓自己的體重超過六十公斤。以男人的臂力來講,能夠隻手懸空與敵方打鬥的上限體重是六十公斤(不信的人,自己試試看)。「忍者食」以穀物為主,低熱量、低脂肪、高蛋白質。主食通常是糙米、小麥、蕃薯,配菜是黃豆製成的豆腐、味噌,其它是梅子、蔬菜、芝麻、鵪鶉蛋等。會增強體臭的食物,例如韭菜、肉類、蔥、大蒜、薑,嗜好品香煙等,一律列為禁品。而且,忍者時常洗澡、洗衣,目的都是去掉體臭。另外,鬆子、榧子等植物果實,也是忍者的主食之一。

「攜帶食」也很重要。一旦接獲任務指令,無論是野外露宿,或是潛伏在敵方宅邸天花板上,身上都必須有「攜帶食」,以便維持體力。幹燥芋頭,可以串成項鏈,掛在頸上;蒸熟的米,曬幹後,可以防腐。二者皆可用開水衝泡,成為充饑快餐。此外,用麥角、梅子、冰糖攪合成藥丸,便成為「止渴丸」;用紅蘿卜、蕎麵粉、麥粉、山芋、甘草、薏苡、糯米粉,全部磨成粉末,浸泡在酒中三年,待酒蒸發後,揉成桃子核一般大小,一天僅吃三粒,便不用擔心會耗費體力。還有一種「兵籠丸」,是用紅蘿卜、麥粉、糯米粉、蜂蜜、酒,用文火熬幹,再揉成小丸子曬幹,一天服用三十粒,便可以獲取必要的維生素。「兵籠丸」應該是戰爭時,兵士們固守城池時用的吧?總之,這也是主要「忍者食」之一。

【野外生存法】

忍者具有豐富的藥草知識,可以分辨毒藥與良藥,見機行事。對野生動物的習性,也了如指掌,許多忍術,都是從野生動物習性學以致用的。天文氣象學,更是不可欠缺的基本忍術之一。例如,夜晚觀察蜘蛛網上有沒有水滴,若是有,翌日便是晴天;月亮周圍有一圈月暈,或是月光比平日亮時,翌日則是雨天;深夜十二點、清晨八點、傍晚時分開始下的雨,可能會連續下好幾天。在深山中迷路時,用火烤熱縫衣針針頭,或是在針上塗上蠟,立即放在水中,針頭所指的方向,便是北方。忍者身上的縫衣針,不僅可以用來分辨方向,也可以當成受傷、疲累時的針灸道具。身上水壺內的水喝光時,怎麼辦?找螞蟻洞或螻蛄洞。有螞蟻、螻蛄的地方,附近必定有水源。

【忍術】

首先,當然是得臨機應變化身為各種身份。忍者的基本「七化」(nanabake)是:出家、虛無僧、山伏、放下師、常之形、商人、猿樂師。「出家」(syukke),是一般光頭和尚。「虛無僧」(komusou),頭上戴著圓筒形竹笠,蓋住整張臉孔;身上披著袈裟;頸上掛著托缽;邊吹蕭邊化緣乞討。「山伏」(yamabusi),在山野中修行的僧侶。「放下師」(houkasi),相當於現代的街頭藝人,表演魔術、特技、耍猴等。「常之形」(tua),化身為在地農人或武士,條件是,必須會講一口流利的當地方言。「商人」,就是賣藥、賣糖的行商。「猿樂師」(sarugakusi),江湖藝人。其它還有「變相術」、「變體術」、「變聲術」等。

傳遞機密文件時,最佳方法是暗記。不過,有時候是縫在衣服裏邊;有時候將文件撚成一條繩子,同草笠編在一起。更有將細長紙條纏在一個圓筒上,於上麵記載下文書內容,之後解下紙條,內容便會成為脈絡不明的文字;收件人於收到文件後,再將紙條纏在同樣粗大的圓筒上,回複原形。我個人認為最「酷」的方法是,將文字刻在頭皮上!這種方法,必須於事前先將頭發剃成光頭,再施以刺青,待頭發留長後,平安回到主君麵前時,再度剃光頭發。可是,這方法,一定非常痛。不過,反正忍者都會調藥,應該有類似現代的麻醉藥吧。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神代文字」。這是中國漢字傳到日本之前的大和古代文字,相當於中國的甲骨文。戰國時代時,已經罕得有人能夠讀解出神代文字,於是便成為忍者之間的「暗號」。

其它還有種種千奇百怪的忍術,「文」、「武」、「藝」、「樂」皆有,數不勝數。

德川家康在江戶(東京)設立了幕府之後,一部份伊賀忍者成為幕府的警衛人員與密探,剩下的伊賀忍者與甲賀忍者,則被派分到各地大名領地。明治維新時,忍術已經逐漸失傳,這些忍者後裔,通通改行轉業,成為警察、醫生、藥房老板、焰火師等。話雖如此,「NINJA」這個透古通今的世界,依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令現代日本人,乃至外國人,皆禁不住好奇,想探頭去瞧瞧: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