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於日本忍者(1 / 2)

忍者「NINJA」,與壽司「SUSI」、藝者「GEISHA」一樣,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語。無論是正宗日本人,或是學忍術的外國人,對忍者所懷抱的形象,通常是:全身黑色裝束,能飛簷走壁、跳牆越城、喚雨呼風、移星換鬥,使用各種奇形怪狀的暗器。此形象,雖非準確無誤,倒也八九不離十。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為主君進行秘策、破壞、暗殺、收集敵方前線情報、攪亂敵方後援基地……等種種諜報活動。由於生前必須隱姓埋名,過著終生見不得天日的生活;更不能留下隻言詞組,以免日後東窗事發,因此,日本忍者的起源,到底該回溯到哪個時代?沒人敢斷言。不過,忍術秘本中,留有聖德太子(五世紀末至六世紀初)身邊有位名叫「大伴細人」忍者的記載。

目前,日本各地雖有無以數記的忍術流派,但是,追根究底,畢竟還是會回到伊賀(三重縣西北部)、甲賀(滋賀縣南部)兩地。我想,許多人從漫畫、中得來的印象,可能會誤以為伊賀忍者集團與甲賀忍者集團,是不共戴天的宿敵。其實並非如此。兩者祖先是同一家人,雙方之間大部份也都有親戚關係。隻是,彼此的雇主(主君)若是敵對關係的話,他們便不得不同室操戈,甚或演變成兄弟鬩牆的結果。

而另一方,為了便於忍術能世代傳授下去,他們之間也不得不頻繁通婚,可以說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稍微細想一下,便可知道,一旦生長在該地,無論男女,為了家族秘密,還能跟他鄉人結婚生子嗎?況且,男忍者背後,通常有女忍者在撐持。這種工作,除非自小耳濡目染,視為當然,否則,丈夫於某天突然不告而別,普通女人誰能忍受,不氣得七孔生煙?

忍者世界中,有四項基本戒律:不準濫用忍術(隻能用在公事上)、舍棄一切自尊(逃命要緊)、必須守口如瓶(即便為此失去性命)、絕對不能泄露身份(這是最基本忍術)。忍者活躍的時代,大致有三: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末的源平時代、十三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中旬至十五世紀末的戰國時代。而戰國時代也可以說是忍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略作戰整體計劃。「中忍」,是實際作戰時的指揮頭子,當然忍術也得超群出眾才行。「下忍」,又稱「體忍」,相當於現代的特殊部隊,在最前線實際作戰的忍者。彼此之間等級關係涇渭分明,「下忍」對「中忍」唯命是從,「中忍」對「上忍」俯首帖耳。

以下是有關忍者裝備簡略說明:

【裝束】

忍者通常在新月或陰天夜晚潛入敵方城樓與宅邸,如果全身黑色裝束,輪廓反而會更顯突出,因此,基本裝束顏色是深藍。碰到月明星稀的夜晚,便換成灰色或是茶色裝束。有時候外麵是灰色,裏麵是茶色,萬一遭遇敵方追擊,可以在途中將裝束反穿過來,利用顏色錯覺逃脫險境。另外,深藍色可以防治毒蛇、蚊子等蟲子侵襲,這是用含有鐵分的天然染料染成的布料。美國開拓民發明出的牛仔褲,目的與忍者裝束一樣。

至於內褲,當然是日本傳統的兜襠布(一條細長白布)。隻是,忍者的束法同一般人不同,長度也比較長。他們將兜襠布從脖子纏到胯下,最後綁在腰際。如此,可以隨時從脖子後抽出兜襠布,當做繃帶或繩子應急。上衣裏頭有許多口袋,放一些不能淋濕的火yao、縫衣針、救急藥(包括安眠藥、毒藥)等;腰帶裏頭則放一些日用雜物。手套與綁腿,通常藏著一些暗器。

【武器】

為了蒙混國境關卡守關人員的審問,忍者在旅途中,通常是農夫打扮。因此,所謂的忍者暗器,往往是改造自農具、日常必需用品、園丁道具等。這些武器,大多是自己發明鑄造,隻有自己深知其用法,因而在旁人眼裏看來,跟一般日用品沒什麼分別。這也是忍者武器失傳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代人從各種忍術秘本中,所得知的忍術武器,主要有七種:手裏劍(syuriken)、撒菱(makibisi)、忍刀(sinobigatana)、吹矢(hukiya)、忍杖(sikomidue)、手甲鉤(tekkoukagi)、水蜘蛛(mizugumo)。「手裏劍」是飛鏢,刀尖塗有劇毒。「撒菱」,是逃走時撒在身後的一種菱形武器;凡是凹凸不平,能夠刺傷雙足的東西,例如天然石頭、幹燥果實、鐵器等,都可以拿來代用。「忍刀」,附有一條長約三公尺的繩子,翻越城牆時,可以當踏腳工具,再利用繩子收回;刀鞘,臨危時可以當潛在水中的通氣管。「吹矢」,則是毒針,通常藏在笛子內;有時候旅途中必需扮裝成藝人,因此,忍者除了必須學吹矢手法,還得練習吹笛技術。「忍杖」,顧名思義,是一根藏有鏈子、長矛、刀劍等武器的手杖。「手甲鉤」,各式各樣,有裝在指甲上的,有套在手背上的,就看當事者擅長哪種功夫,自己變把戲。「水蜘蛛」,渡河時用的道具,平時可以疊起來藏在包裹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