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即位,皇太後是最後一個點頭的人,鬆口之後沒幾天,老太太便病倒了,朝野都知道,是心病引發身傷。可是朝堂上的一切卻也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
麵對朝野一片呼聲,永璉終是決定於萬壽節後行登基大典,欽天監最後挑定八月二十六日為吉日。
榮親王雖然決定即新君位,卻明確表示:乾隆一日未醒,自己便一日不入紫禁後殿,同時命人整理雍和宮,以作打算。
乾隆還尚在人世,永璉要即位,自然要先給世人一個說法,於是乾隆二十九年中秋的禪位詔書就此誕生。
不能讓百姓知道乾隆遇刺昏迷不醒,於是詔書隻能這樣寫:昔皇父禦政十三載,予今臨朝二十九載,足矣。適逢朕身微恙,即傳位榮親王,歸政退閑。
八月二十六日,新君即位的登基大典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如期舉行,因不像以前權力交接時兩代帝王一死一立的正常輪換,登基大典上除了威嚴,還隱隱有著一絲鬆快。帝位不穩,臣心難安,如今,一切終成定局,朝臣們心裏當然安穩了。
次日,新帝發詔,尊乾隆為太上皇,尊那拉氏為皇太後,尊慈寧宮老佛爺為太皇太後。新帝年號定為榮康,於次年為榮康一年,於是,大清朝的乾隆盛世止於二十九年。
重陽初九,新帝率宗室及百官祭祀清東陵、西陵,十六日,又至天壇行祭天大典,至人民英雄紀念碑行奠禮——
朝中許多人精敏銳地捕捉到一個重要訊息:新帝於軍隊建設上似乎格外重視。░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90
90、乾隆太上皇 ...
不知是不是心有所感,乾隆二十九年九月底,當今天子乾隆帝突然醒過來了,得了消息,宮內宮外各人連忙前往坤寧宮探望。
因永璉並不準備搬入紫禁城居住,因而現在的後宮宮務仍然在皇太後那拉氏手中,見乾隆醒了,她在第一時間通知了慈寧宮和宮外的阿哥公主宗室親王。
“奴才給老佛爺請安,老佛爺吉祥!”一路上的宮婢內侍看到由慈寧宮趕來的太皇太後,連忙跪下問安。這一年多來,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慈寧宮的老佛爺越來越威有佛爺的威儀了,
“弘曆,你可總算醒了,急死額娘了——”一到坤寧宮內殿,不待那拉氏及眾人行禮,太皇太後便拿著帕子開始抹淚。
“皇額娘——”榻上的乾隆吃力地抬起一隻手,隻可惜還沒有夠到太皇太後的帕子便開始無力跌下,旁邊那拉氏連忙握著他的手放到榻邊。
“老佛爺莫難過了,皇——太上皇既然已經醒了,身體以後肯定會慢慢好轉,太醫也已經診斷過了,也說病情開始恢複,您瞧,這手都能動了!”雖然那一聲“太上皇”很生疏,可是那拉氏知道自己必須接受事實,也要給眾人做個表率,所以她雖然知道這麼叫很有可能得罪眼前這對母子,她還是改口了。
果然,聽得那一聲“太上皇”,乾隆的瞳孔迅速收縮,剛剛能動的雙臂甚至開始微微顫唞,張了張口,半晌,他才低喘著道:“現在——是什麼——時候?”
“弘曆,現在是乾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你已經昏迷一年多了。”太皇太後握著兒子的手突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