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管鄭萍和那人之間的事情了, 感情這種事順其自然便好,兩個人又不在一個地方, 能不能走到一起, 都要看緣分了。
因著暑假在飯館幫忙,她花了不少時間在做菜上。她記性好, 動手能力又強, 刀工火工什麼的,對於她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店裏賣的炒菜還有晚上來店裏包廂吃飯客人點的菜, 大部分都歸她做了, 鄭萍的活也就輕鬆許多。店裏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 可也一直沒有再招廚子, 也是因為許錦薇能頂事。
也許是做的多了, 她也漸漸得出了趣味來。那種看著菜品在自己手中逐漸成型的感覺, 是非常難以用言語來描述的, 最重要的還是當飯菜做完之後, 品嚐過它們的人都讚不絕口的時候,會讓人更加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她之前還一直勸著鄭萍多招點人, 自己就可以當甩手掌櫃享清福了,現在才算漸漸明白,為什麼店裏生意那麼好, 又有了火鍋店和泡菜的生意,鄭萍卻還一直呆在灶台前忙碌。雖然做菜對於一般人來說會覺得有些麻煩,但對於喜歡烹飪的人來說,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步驟,都是有意義的。
除了鄭萍教的那些菜式之外,許錦薇也開始自己研究一些新的菜式。她舌頭靈敏,對於食材的味道的把控非常精準,創新性地將許多本來不相幹的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常常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店裏也推行過試吃活動,反響都挺不錯。
再好吃的東西,如果天天吃,也就會吃膩的,更何況店裏大部分的菜色都是以家常菜為主,就會顯得沒有什麼特色,推出新菜也是拉攏顧客的一種手段。因此鄭萍對於許錦薇想要嚐試做新菜的想法是非常支持的,還特意吩咐了楊文武出去買菜的時候,看到什麼新鮮的食材就都買回來,說不定能讓許錦薇有什麼靈感出現。
如今政策放鬆了,大家生活水平也漸漸起來了,買東西也沒以前那麼不方便了,不用再拿著各種票證一趟趟跑供銷社了。南市口新開了一個農貿市場,今天楊文武去買了幾條新鮮的大石斑魚回來,剛進門就讓許錦薇截了兩條下來。
這個時候的石斑魚可是又肥又嫩,還沒什麼汙染,肉質別提有多好了,許錦薇一看到就立刻覺得有些饞了。
她手腳利落地把兩條石斑魚給殺了,去鱗、去內髒、去骨、起肉、切片,可謂是一氣嗬成,把在後廚新來的專管切配的小夥子都給驚著了。這小夥子以前是在大飯店裏幹過的,專門跟著一師傅學了三四年手藝,學的是白案,但沒來得及出師,師傅就急病去世了,飯店換了新大廚,小夥子也就隻能出來重新找工作了。聽說“骨頭王”老板的手藝特別好,他就過來應征了切配小工,想著跟著老板學學手藝。他手上的刀工還不錯,總歸是練了好幾年的,切東西確實不錯,人也夠細心,來店裏幹了幾天都沒出過錯,所以鄭萍很快就給他轉正了。
沒想到店老板的手藝厲害,這小老板的手藝也不差,刀工更是精湛,跟他這正經學了幾年的也沒什麼差別,甚至還要更精準一些。要不是聽老板親口說小老板是這兩年才開始接觸烹飪的,他恐怕都要以為小老板是從小練的刀工了。
許錦薇準備用清蒸和油炸的兩種辦法來做這兩條魚,於是她把切成片的魚肉用少許的鹽、胡椒粉、黃酒和蛋清醃製備用。
然後她拿出鮮蘆筍,用刀切成長條的小段後,將切成片的魚肉包裹在了蘆筍的外麵,再用紅椒絲打了個小結。把魚肉卷整整齊齊地擺成兩列,又將魚頭和魚尾加上,看起來像是一整條魚似的。最後又將裝著魚的盤子放進了蒸屜裏,蒸了七八分鍾之後,才把盤子給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