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段(1 / 3)

出任何反應,一柄閃耀著冷冷寒光的劍,已輕柔搭上了陳雲昭的肩頭,橫亙脖頸,一寸之距。

挨著劍刃的地方,立刻密密麻麻起了一層粟粒。

“殿下,我可與他不一樣。”

她的聲音仍是細細的,帶著閨中女兒特有的嬌軟:“天下亂不亂,百姓死不死,和我沒有半點關係。你記住,隻要你讓我不開心,我就殺了你。”

陳雲昭隻覺,這話雖然恣意任性,卻完全是她做得出來的事。

猶如被一個不知世事,卻手握重器的稚子拿劍比著,世間的道理倫常對她沒有約束之力。

陳雲昭一生之中,從未如此世感到這樣深深的懼怖。

他被巨大鋒利的劍氣籠罩其中,眼花繚亂,耳鳴胸悶,血氣震蕩,張口呼救,從口裏發出來的卻是殘破不成調的嘶喊。

就在這個關頭,長生營急撤軍回援,打開一個缺口。

瞬間,他身側劍氣驟然褪去,幾乎要守衛的攙扶才站得穩,猛定睛而視,那女子已悄然無蹤,適才在戰陣中的燕無恤,也已不見蹤影。

仙人捧露像巍巍然在天,流雲浮動,天光隱翳。

仿若一夢。

陳雲昭猛烈的咳嗽著,像溺水的人一樣,抓住侍衛的衣衫,最終眼前一黑,厥倒在地。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明天要五點就上早班,撐不住啦,還有一章後記,明天再放出來。

明天再給大家發紅包

第96章 後記

那是興平十二年的事了。

興平十二年, 治理大靖三十二年的皇帝驟然駕崩,因皇帝未立太子, 其餘諸子又遠在邊關封地, 群臣擁戴五皇子繼承大統,於長樂宮承寧殿登基, 改元太初,諡先帝以“懷”,尊為孝閔皇帝。

新帝登基之後, 即將起居朝會之所移到承寧殿,重修長樂宮安定殿,改為宗廟祭祀地,封為“三心殿”。

對於孝閔皇帝的駕崩,史書上諱莫若深, 隻記作“帝崩於安定殿”, 具體為何而亡, 找不到隻言片語。

因此便有野史和民間傳話,捕風捉影,演作了一個荊軻刺秦王一樣的故事。

有據說曾在宮殿裏作內監的家人原話為證:那刺客一身白衣如雪, 持三尺長劍,因身負家仇, 一怒而起, 刺殺天子。

後來他沒能逃脫侍衛的追捕,死在亂刀之中,刀劍斫麵, 容顏都辨不清了。

民苦於孝閔皇帝日久,對這刺客難免同情,這則傳說在演變中逐漸摻了些神仙精怪,越來越玄乎其玄:說白衣刺客葬下之後,那一夜雷電響徹天地,第二天屍首不見了,化作了一塊玉。

說白衣刺客將死之際,有神仙在長樂宮的仙宮苑顯靈,白雲為帔,霞光為裳,青鳥鳴叫,仙樂隱隱,迎他上天,去作雲中君。

太初元年是不太平的一年。

這一年新帝登基,而北方動亂,幽、並兩州兵馬聯合孝閔皇帝第三子反叛,戎狄趁機南犯,國家危難之際,原白玉京中本閑養的壯勇豪俠之士挺身而出,許多人參軍入旅,抵禦戎狄,包括獨臂的原太初樓統領雲未晏、蓬瀛樓統領趙越等人。

其中趙越用鞭如神,力大無匹,曾一戰斬寇百人,累戰功封爵,鎮東海。

雲未晏足智多謀,有統帥之風,雖獨臂也身先士卒,後封將軍,徙長安。

還有數不清的王師,連年征戰,終於在太初三年,平定了內亂,驅逐了戎狄。

戰亂平息的那一年,皇帝下詔,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並大封許多白玉京出身,立下戰功的武將,然後借機,永久的封了這座富麗堂皇的“神仙城”,驅散能人異士,改為皇家園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