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梁以前為了增加一些趣味性書籍,曾向龐德公提出編一本從先秦到現在的小說集,有的故事從諸子百家裏選擇,有的則是前人的獨立創作,比如《燕丹子》這種講述荊軻刺秦王的作品。龐德公一直拖延著不做,他覺得這種書沒什麼用,尤其是《燕丹子》這種小說家言,與正史出入太大,很多情節明顯是在亂編,誤導世人,敗壞社會風氣。
當初周梁由於太忙,也顧不上這些事。現在想起這件事,又向龐德公提起,龐德公沒有反對,開始默默地編這本書。一半是因為周梁的身份已經是皇帝,一半是因為,龐德公自己也有些動搖了,從這幾年的觀察看來,周梁做的事情,大多都靠譜。
籌備報紙的工作可不簡單,而此時周梁還隻能自己親力親為。首先原來造紙廠的產能就不足。報紙不同於書籍,雖然一開始周梁準備做的是周報而不是日報,對紙的消費量依舊很驚人。周梁不得不在築水旁再開了一家造紙廠。同時為了未來的紙張需求,他還鼓勵私人成立造紙廠,他可以免費提供技術。
此外還要招募編輯、記者、校對,每一個崗位的人都要培訓...
折騰了幾個月,《荊州周報》第一期終於出版了。版頭荊州周報幾個大字依然是請龐德公寫的。新聞版麵的內容非常充實,這倒不是因為記者們給力,而是這第一期,新聞內容並不限於一周以內,過去一兩個月的事情都作為新聞登了上來,而且,除了比較重要的新聞,如朝中官職的任免,知名人物的訪談,地方上的生活新聞,比如哪裏在修路、蔬果的價格、凶殺案、搶劫案等等,也都有報道。
副刊上,則是一些詩賦作品,基本都是編輯們向名士們的約稿。周梁還從魯迅的《故事新編》裏挑選了《鑄劍》,將語言風格略作修改,以貼近這個時代的白話,也發表在副刊裏。他希望這種現代風格的小說能夠引導出一批有誌於小說創作的作者出來。
小說這個載體能給人們帶來娛樂和休閑,也可以起到移風易俗、改變人們觀念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人們娛樂活動單調枯燥的條件下。
還有特別為廣告留出的版麵,這個新鮮事物一開始還沒有哪個商家買賬,於是周梁就都用在宣傳自家的水泥廠、造紙廠、玻璃廠以及出版的書籍上了。希望商家們以後能夠漸漸明白廣告的價值。
第一期周報印刷了一萬份,由於內容較多,拿在手裏疊起來還挺厚,定價為一錢一份,這是一個回不了本的價格,但是周梁覺得值。他希望全社會的人士都來閱讀報紙。
第一期報紙隻售出了三千多份,還有七千份積壓在手裏。周梁隻好安慰自己,三千份其實也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