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梁回到築陽,又把不少時間投入到編書中去。現在試著把《國富論》這本書介紹過來。不過他當然隻是搜了一些《國富論》淺讀之類的書,稍微修改了一下,就印刷出版。
周梁編那麼多書能對社會產生多大影響力,周梁還不清楚,不過平心而論,如果有影響力,也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不說影響這個社會,就是在荊州士人圈子裏產生影響,也比較艱難。這一點,周梁還是很清醒的。但書又不能不編,畢竟把書印刷出來,就等於在東漢社會的土壤裏,播種了一顆現代文明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的。
對於新知識,年輕人的接受程度就明顯高於成年人。龐統在啟蒙學社裏待了幾年,已經呈現出離經叛道的樣子了。他常常質疑古書不嚴謹,為此沒少和龐德公鬧別扭。
龐德公這幾年都忙於整理古籍,看著一卷卷的古籍如今都印成一本本帶著油墨香的紙書,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排列的整整齊齊,他的內心充滿了自豪。
周梁見圖書館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如果局限在莊園裏麵,影響力還是太小。於是在臨近莊園的地方興建了一個公共圖書館,供人們免費閱讀。
周梁意識到,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編一本書,最少也得幾個月時間,畢竟自己首先得看那本書,然後還得改編,有些明顯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與史實都得改得符合這個時代的認知。所以,即使是一本書大半是抄的,也費時費力。
還是得發動社會的力量才行啊,必須從社會裏挖掘人才,讓他們參與到寫書的事情裏來。隻要輔以金錢激勵,應該可以鼓動不少人的。於是周梁重金向天下求購書稿,內容自然是由他來定。比如,征求撰寫荊州地區植物百科全書,他要求用他給出的一套分類規範和研究方法,廣搜荊州地區的植物,分門別類,整理出名稱、外觀、習性、用途之類的詳細資料。有誌於撰寫此書的人,考察合格後,周梁可以負責他們的食宿,資助他們去調查研究,成書以後會給予巨額稿酬。
這個過程既可以鍛煉人才,又能夠出書,所需要的隻是錢。而周梁來到這個時代感覺最容易的就是賺錢,所以錢不是問題。
周梁見龐統已經十五歲,已經學有所成,就找他商議開辦一個報社。他將報紙的概念對龐統解釋了一遍,這份報紙的內容包括時事新聞、事實評論、副刊和廣告。書籍雖好,但還不是人人都會看。而報紙則與人們息息相關,可以對人們的思想產生直接的影響。
以龐統的年齡,做一家報紙的主編也許是太年輕了一些,不過勝在思想新潮啊,周梁不需要一個守舊的成年人來傳播陳腐的思想。在啟蒙學社的幾年間,龐統不僅僅是學習幾何、代數、化學、物理等知識,周梁還常常單獨和他高談闊論,對他描述一個理想國應該是什麼樣。現在龐統在和龐德公爭吵的時候,就常常把“人人平等”、“教育權”、“財產權”、“國家”、“公民”之類的詞彙掛在嘴邊。
龐德公常常與這個侄子爭得麵紅耳赤,不過,龐德公雖然珍惜聖賢的思想,對待晚輩的不同意見,態度其實還是挺包容的,隻是爭論的時候,嘴上不想吃虧。現在周梁的身份公開後,他與龐統的爭論也少了很多,這幾年,他看著周梁和龐統成長,也看到周梁在築陽取得這樣的成績,有時候,他獨自校注經典的時候,也會失落地想,是不是自己老了?是不是古書上有些東西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