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段(1 / 3)

煩這樣沒完沒了的兜圈子。   “裴女士。”他語調平平的說,“何必繞這麼大圈子,何不直接問我,我知不知道我父親的死與趙市長有關。”   此言一出,裴方梅溫和慈祥的麵具瞬間脫落,她霍的站起來,色厲內荏的說:“你果然清楚!你和小笙結婚是什麼目的?為了報複我們?”   “我想我沒必要告訴你我為什麼結婚。”麵對她的質問,以琛冷冷的說:“另外,我也沒那麼多耐心去編織這麼長一個報複。”   裴方梅狐疑的審視他的表情,良久道:“我不相信你。”   以琛毫不客氣的說:“你信任與否對我無關緊要。”   裴方梅噎住,怔了一會說:“小笙知道這件事嗎?”   “她不適合知道這些,也永遠不會知道。”以琛淡淡的說。早就決定,就算他們最後沒有在一起,他也不會把這些事情告訴她。這些東西,他一個人來背負足夠。所以默笙上次問他她父親對他說了什麼的時候,他故意誤導了她。   “其實當年那件事總歸是意外,誰也沒料到最後會這樣。”裴方梅語氣軟了下來。畢竟最後弄出了人命,所以當年裴方梅對何家印象深刻。十幾年後默笙一說起何以琛這個名字,裴方梅就覺得似曾相識,看到他的長相後更加懷疑,不安之下一番調查,果然他就是當年何家那個十歲的兒子。但是她卻不知道當時年幼的他是否知道那段往事,所以才有了今天這一番刺探。   她說話底氣如此不足,以琛已經不屑辯駁。起身打開窗戶,外麵清新的空氣一下子湧了進來,從十樓的窗戶向外看去,天高雲淡,視野空曠,以琛煩悶稍減。   父親死時以琛不過十歲,年幼的他雖然聰明,卻不足以了解成人世界的複雜。隻記得有一天放學回來,早上還好好的父親渾身是血的躺在醫院,已經沒有了呼吸,緊接著本來就孱弱的母親病故,他頓時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幸好父親的鄰居兼戰友收養了他,所有的緣由也是長大後他才漸漸清楚。   以琛的父親在八十年代末向銀行貸款投資房產,然而樓房造到一半時,銀行由於信貸政策的改變,要提早收回款項。彼時的趙清源正是Y市的銀行行長,地方的銀行行長有權批示是否要提前收回貸款,何父多方活動,趙清源終於同意給他續期,然而轉眼這筆款子卻沒了下文,何父活動的經費打了水漂,造了一半的樓頓時變成了爛尾樓。這時建築隊和材料商上門要債,何父在躲避中不慎從未造好的樓上摔了下去,當場死亡。   而那時隻吃不吐的趙行長後來卻平步青雲,一直官至市長。他雖然沒有直接導致以琛父親死亡,但無疑是一連串悲劇的源頭,阿姨經常看著電視裏講話的趙清源對他說:“以琛啊,等著,壞人會有壞報的。”   以琛無法忘記當得知默笙竟然是趙清源的女兒時自己萬般複雜的心情,荒謬、憤怒、可笑,無數洶湧的負麵情緒在看到默笙時再也控製不住的朝她發泄出來。也許這其中還夾雜著對自己的自厭,因為就算那個時候,他竟然還是不想分手。   那些一時激烈的話自己說出來也覺得心痛如絞,默笙呢?   而且自己幾乎……是立刻後悔了吧。   以琛眉間微攏,往事不堪回首。那時候他還年少,再少年老成也隻有二十歲,尚不懂得怎麼控製隱藏自己的情緒,現在的他再也不會重蹈覆轍。   主人身上散發著明顯的逐客信息。裴方梅發現自己來這裏完全是錯了,如果他無意報複,她的出現隻是多此一舉,若他真的要報複,如今的她又能阻止什麼?   可是畢竟不甘心就這麼無功而返,她放低聲音柔和的說:“我希望你能給我個承諾,我雖然和小笙不親,可畢竟還是她的母親。”   良久沒有回音。   裴方梅素來心高氣傲,為默笙低頭至此已是極限,這時站起來說:“既然這樣,那我走了。”   她起身走向門口,手快握上門把時,卻聽到那個一直咄咄逼人的年輕人平淡如水的陳述。   “他們給我十年,我要默笙一輩子。”聲音中充斥著一種說不出的疲憊,他頓了頓說,“我屈從於現實的溫暖。”   裴方梅先是怔住,然後才明白這就是她要的承諾,她回過頭。那個站在落地窗前的年輕人籠罩在一層淡金色的陽光下,隻給了她一個蕭索的側影。裴方梅來不及說什麼,耳邊又聽到他淡淡的請求。   “默笙愛胡思亂想,這些事情,請不要讓她察覺。”   辦公室內已經恢複了平靜,以琛卻一時無法投入工作。看看時間也差不多快下班,索性合上卷宗留待明天處理。   衣袋裏的手機滴滴響起來,是短信的鈴聲。   肯定是默笙。   打開手機果然是她。   ——“以琛,今天我發獎金,請你吃飯,馬上就到你樓下。”   以琛微微一笑,某人得意洋洋的樣子好像就在眼前。正準備回給她,電話響起來,等他接完電話,手機裏的短信又多了兩條。   ——“不回我,你不會不在吧……”   ——“可憐的手機,以琛又把你扔在哪啦?”   這麼沒耐心。   以琛不禁搖頭,他一個電話也不過接了十幾分鍾而已,快速的回給她——“不用上來了,在樓下等我。”   以琛站在窗前,等著默笙出現在他視線中。   好像以玫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能這麼耐心地等下去。   其實等待與時間無關,它是一種習慣,它自由生長,而他無力抵抗。   默笙已經背著相機晃啊晃的出現在他視野中,她站在對麵的樹蔭下,低頭按著手機。   一會兒就有新的短消息出現在以琛的手機上。   ——“以琛,我到了,快點下來,老規矩哦,我數到一千……”   (全文完)      正文 後記        現在是淩晨四點。   剛剛打完一個小番外。   很奇怪,剛剛還困得要命,怕明天會把要寫得東西忘記才硬撐著,現在卻反而清醒起來,爬到床上後又爬起來,決定把後記打完。   大概是因為興奮吧,《何以》的完結終於指日可待。   《何以》一書從03年9月開始在 原創網上連載,03年底連載完最初的七萬字以後,因為大四畢業的瑣事,因為初開始工作的忙亂,曾一度被我放下。我想,如果之後沒有網上的讀者們不斷的催促我鼓勵我,我怎麼也沒有動力寫完吧。所以雖然經常被喊打喊殺要宰烏龜的讀者們催得(又鳥)飛狗跳烏龜爬,但是始終隻有感激和內疚。有時候和白白曉溪聊天,說到各自的讀者,我總是說,何以的讀者是最溫柔最有耐心的。   然後曉溪和白白就一副想砍我的表情,說:做你的讀者能不有耐心嗎?!   ……   也是哦~~>_<~~   我的確很慢(很不想承認= =),一直是懶懶散散的那種人,胸無大誌,安穩度日,揮一鞭子才爬一爬,這種人,大概怎麼也不會做出什麼大事業來吧。不過,若是我積極奮發,也許,寫出來的就不是《何以笙簫默》了。   生命的度過就像看風景,走的快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走的慢卻能更多的領略那些風景的妙處與細節。   我想我肯定是後一種人,享受那些生命中最平凡最微小的細節,然後努力把它們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