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太妃一向好相處,蕭容是過繼來的,她看得很重,卻也沒有非要讓蕭容與親生父母不見麵兒。對孫媳婦的要求也不高,就一條——好好過日子就行。蕭容本也生得麵貌英俊,文武都來得。
要說再沒什麼好抱怨的了,如今卻遇到這麼一樁——太婆婆這大過節、燈火不禁、街上全是的時節,她要上街上逛!
齊氏傻眼了:“怎麼沒有勸著呢?”
侍女為難地道:“奴婢們勸不住,才稟娘子的。”
齊氏一抬手:“先去勸勸。”
周王太妃聽著孫媳婦兒列舉了許多諸如“街上行雜亂,恐怕衝撞了您”、“天黑擁擠,容易跌倒”、“入夜風大,恐染風寒”又說“聽說每到此時,便有歹活動,或偷或搶,又有拐騙婦女、小孩子的”。中心思想:外麵的世界很危險,宅家裏安全。
周王太妃笑容淡淡的:“無妨,年輕時也是年年到街上去的,那會兒都沒能拐了去,身上錢袋裏也沒丟過一文錢。如今都是老婆子了,還有什麼會拐?”
兩正磨著,蕭容也聞訊趕了過來。周王太妃對他極好,他對這位祖母也是尊敬有加。他小的時候,過繼確是件很難適應的事情,周王太妃也不很拘束著他,甚至會經常帶他去看望親生父母。周王妃吳氏還挺緊張,周王太妃卻很是大度。一直給他力所能及最好的,從衣食住行到讀書娶妻領差,就是塊石頭也給焐熱了。
聽說老家要出門,還是這熱鬧的節日晚上去看熱鬧,蕭容這一驚也是非同小可。他小的時候,每年的這個日子,太妃的情緒是會比較不太對的,卻很少鬧騰出門兒,今天是受了什麼刺激了嗎?蕭容絲毫不敢怠慢,飛奔而來看祖母。走到門口就聽到了周王太妃這麼一句,他腳下一滑,壞了,好像是有點兒問題。這位平日裏沒這麼擰的脾氣啊!
“是家裏太悶麼?要不要叫外麵的百戲來演給您看?多叫幾個班子,讓他們打擂台,一準兒把看家本事都拿了出來。再請幾位客,舅家(苗家)也京裏。”\思\兔\在\線\閱\讀\
周王太妃道:“知道們擔心,不礙的,就是想今天出去走走。”
話都說到這樣兒的,做孫子的實是攔不得。蕭容終於下了決心:“您要看熱鬧也成,孫兒得去先安排一回,您得帶足了手。和娘子陪您出去,這樣才能放心。”
周王太妃道:“也不用很多的。們也是,小兩口過過節,到老了才有個念想。”
蕭容必然不肯:“必得帶足了,們才敢奉您出門。”
“多怪鬧騰的。”
“……”蕭容和齊氏麵麵相覷,什麼叫多了鬧騰啊?您不知道現街上別的都少,就多麼?!嫌熱鬧表出門啊,親。
最後兩下協商許久,周王太妃同意帶許多出去,但是有個條件:不許說話,她就想安安靜靜地熱鬧裏走。
蕭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成,與您孫媳婦兒這就去安排。”齊氏也道:“那麼熱鬧的地方,步障是必得要結實的,去看看庫裏有合用的緞料拿來用。”沒有就去買。
周王太妃歎道:“就是出去走一走。”
蕭容道:“們也想出去走一走呢,正好,一處了。”
小夫妻兩個都不明白這位開明的老祖母怎麼忽然擰上了,出了門,齊氏先問蕭容:“太妃以前也這樣?”
蕭容道:“沒有啊。”
皆猜不透是為什麼。
————————————————————————————————
周王太妃隻是老愛追憶,她與老皇帝,就是這麼個場合初遇的,那見麵,是相當地有緣。或者說,相當地戲劇性,如果老皇帝年輕個二十歲,公然是一部小言裏的情節了。
當濟陽王府一行,四麵兒是仆役等理著步障,中間是侍女擁著太妃、王妃,走上街的時候,周王妃直撲西市外頭。那裏,她第一次遇到了景宗。
周王太妃苗氏,出身一點也不高,她爹就是個小官兒,本卻生得美麗動,家裏都寵著她。似這等熱鬧,她想看,家裏也就由著她出門來看。苗母傅氏說得好:“待嫁了,有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女一輩子,也就做閨女的時光快活些,想去,就讓她去。”
以苗家的家世,也就是嫁進個差不多家,雖然會有奴婢,但是數量絕對不會多,雖然衣食無憂了,享受卻也談不大上。苗氏生得好,也許能嫁得略高些,通常也就嫁個四、五品官的兒子,也就頂天了。京城這地方,就是官兒多,物價也高,小一小的官兒,過得絕不如外地的同僚們爽。傅氏也是這麼過來的,分外心疼女兒。
苗氏就帶著兩個侍婢——再多也沒有——跟著家裏上街去了,傅氏叮囑了侍婢要看好小娘子,寸步也不許離。又警告苗氏:“街上拐子多,每年多少小童、婦被拐了去再也找不回來。憑是哪家的,十個裏有九個半是回不來的,多半不知道給賣到哪裏去了。”
苗氏向傅氏發誓,一定不會亂走。傅氏道:“知道不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