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段(3 / 3)

她說著笑出了聲,一旁的何慶和張得通也跟著笑了起來。

皇帝有些無措,喝道:“笑什麼!”

張得通與何慶都閉了嘴。

王疏月卻迎向道:“其實,我喜歡燒藍和點翠的,偶爾也喜歡金銀錯的。”

“嗬,朕從前賞你的時候,你怎麼不說。”

“因為,那個時候是主子賞奴才,奴才哪裏能說什麼。”

皇帝品出了這句的意思,一麵點頭一麵道:“朕懂了。”

“不過,但凡是您喜歡的,我都喜歡。您盡管挑吧。我今兒……要珠玉滿頭,做個好看的姑娘……”

***

史料上並沒有帝妃東市同買簪的記載,然而,長洲的民間卻一直流傳著皇帝在紫雲鋪中,為皇貴妃挽發戴簪的故事。其間皇貴妃踩到了皇帝的衣袍,皇帝便在紫雲鋪前絆了一跤。後來,雲鋪的掌櫃不敢再用那道門檻,索性把它砍了下來,放到殿中供奉起來。

年年歲歲,人們口口相傳。

故事之中的皇帝剛硬,貴妃則是一位溫柔漢女。百煉鋼遇繞指柔,在那個直視天嚴顏就要被砍頭的時代,人們都為這個“穿龍袍偶爾有會被你絆倒”的故事入迷。

***

昌平三十年。

皇貴妃王氏病逝在暢春園中。

三十年的冬天,皇帝親自扶棺入茂山地宮。

而後的十年,皇帝一直不曾再冊過皇貴妃,也不再立後。封禁翊坤宮,再也不準任何的嬪妃入住其中。

次年,皇帝在鏤雲開月地境上開建禦園,其中有一處地方,欽賜名為駐月堂。而後的十幾年,皇帝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駐月堂裏度過的。

生死皆有定數,無論冥冥之中,她有沒有在前麵等他,又或者下一世,他與這個女人還能不能再遇見,他都要堅韌地擔著他的責任,關照他的子民,好好地把這一生,盡興地過完。

昌平四十年,皇帝駕崩。

榮親王恒卓繼位,封四阿哥恒寧為平親王,第二年又追封自己養母為後,在茂山帝宮,為帝後二人移棺相挨,完成父母生則同室死,死則同穴之願。

往後的一個時代。

朝廷仍然是一片沉浮不定的汪洋,爭奪和紛擾從不間斷。

但皇族兄弟之間,終於不見上一代的血腥殺伐。

其實,時代給予每一個人的傷,都沒有辦法全然愈合。

在後來漫長的歲月之中,漢人的女子仍然難為嫡妻,滿清的貴族仍然在做著血統高貴的虛夢。

女人仍然纏著足。

所有的宗教仍然沾染著政治的熱血,無法清淨地拯救任何一個人。

大堆大堆的文化,被焚在一輪又一輪文字獄之中。

這個故事中的男人和女人,也隻不過是在最世俗的人間,悄悄地,掏心掏肺地愛了彼此一場。

生雖苦短,然既有願同流,就請奮不顧身,不必害怕。

(全文終)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我想從良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