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段(2 / 2)

其實曆史上這種悍不畏死的硬漢子的確有的,薩曾見史書記載,遼國有個大將犯了罪要砍頭,拉到城門口的時候看見外麵有很多人等著看 -- 似乎這種愛熱鬧的看客古代時候就很多 -- 這位不幹了,對監斬官說:我是契丹好漢,不可讓這些奴才看著我死,就在這城門裏麵殺了我吧。

說完,雙腳往城門壁上一蹬,那牛車竟然便走不動。

監斬官憐他勇猛,下令在城門裏殺他。但連砍數刀,居然斬不下腦袋來。原來這員大將武功蓋世,銅筋鐵骨,用現在說法會硬氣功的。幾刀砍下來,此人煩躁起來,叫過監斬官來,說你這樣砍不行啊,要先用刀把我脖子兩邊的筋割斷了,才能斬我。

監斬官照此辦理,果然砍下他的腦袋來。

這是正史記載,此人姓氏已經記不清楚,似乎帶一個“海”字,但情節記得十分清晰,同時在讀《天龍八部》,遙想契丹豪邁,鐵血喬峰,不禁拍案而起。

康八太爺,大體是此類人物的苗裔。

言歸正傳,夏太監在清亡以後還在宮裏伺候瑾妃,直到1924年瑾妃去世。中間溥儀趕過一次太監,但幾位太妃身邊的人手沒有動,算是尊重她們的生活習慣。瑾妃並非急病去世,她的致命疾患現在醫學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一種逐漸發展的消耗性疾病,今天可以通過手術根治,那個時候則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夏大伯回憶說晚年瑾妃的兩眼逐漸鼓了出來,她本來體胖,有“月餅”的外號,卻漸漸瘦了下來,兩手還經常顫唞。這種病據說和精神刺激有關,瑾妃在宮裏抑鬱寡歡,忍辱負重,也許就是她的病因。瑾妃他他拉氏死的時候年紀應該還不到五十歲,可在清宮裏已經算是長壽了。

唉,住那個花呼哨的宮裏有什麼好?那麼多人還惦記著。

這時正好是馮玉祥逼宮前夕,大廈將傾,因此對她身邊的太監遣散也是極為潦草。夏大伯說他出宮隻得了二百塊銀元的賞賜,走到宮門恰好溥儀看見,叫來問問,他本來對太監極為厭惡,這一次卻不知為何發了善心,給加了一百塊銀元,還隨手脫下一個翡翠扳指賞給了夏一跳。這個扳指經過行家鑒定是射箭的時候帶在手指上校正弓弦用的,滿清馬上得國,騎射為本,所以王公貴族們多戴這個東西,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戒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翡翠扳指居然在文革抄家的風潮中幸存下來。夏大伯去世以後,夏大娘帶過薩娘一段時間,中間稀裏糊塗扳指就不見了,找了很久也沒有蹤跡。此事直到文革以後才真相大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