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段(1 / 3)

應該是很快,再重整旗鼓,兵發薊境,非得給薊人厲害嚐嚐,讓他們好好接受教訓。

燕太子雖然沒有被射死,不過,失去一隻手臂,心理上似乎有點變態,特別容易發怒,經常動不動就責罰下人,弄得整個東宮甚至王宮人人惶惶不安,謹慎當差,唯恐災難降臨到自己頭上,人心盡失。

而且,少一隻手臂,還可以做上燕王的位子嗎?不隻是燕太子一個人得考慮,應天與各個燕王子們甚至其他國人,外國人,都會想想的。

現在,是不是爭取王太子位的大好時機呢,應該留在燕國一段時間看看嗎,還是回去薊國的天門總部打理一下門內事務,有一段時間沒回去過,也需要過去執行門主的權力,是去是留,應天有所猶豫。

應天打算,再去一次薊國,把天門的事務作出最後決斷,選派一兩個代理門主,執行日常門中事,有什麼重要情況,再派人到燕國來向他彙報也就是。

辦完這些事,然後就回到燕國這邊來。

必竟,應天做事的所有目的,就是對內要奪取燕太子位,最後登上燕王寶座,對外則吞並薊國,等其他眾多小國家的領土,還有一定要娶藍水仙為妻。

關於天門,主要是要把門主的位子讓給天門手下人去做,就向軒轅思交待,隻因為自己辦事差勁,無功,不利,實在不適合再霸占住門主位子不放。

想必軒轅思對他應天早就有幾分不滿,幾分懷疑,當然大部分原因都是由於藍水仙而引起的,懷疑也罷,不滿也無所謂,反正都已經成為過去,這一次他應該很爽快就同意他辭去天門門主一職的申請,倒不用擔心他不準。

必竟燕國才是應天的家,他的根據地,不能因小失大。

天門,自然也不放過,得永遠歸應天自己來掌握,是他勢力範圍不可或缺的。

關鍵就是天門下一界門主由誰來擔當的問題。

天門內部當然也有極少數忠於軒轅思的力量,他們一般還處於高級領導層,不好得罪。

軒轅思有可能要任命他們中的某一個作下一任門主嗎?

反正不管怎麼樣,總反不了天的,天門,永遠隻是他應天的,這個相信絕對不會有錯。

於是,應天和他帶出來的天門人,快馬加鞭,從燕京趕到薊京去。

剛剛動身沒幾天,還沒有走到燕國邊境,應天他們就碰巧遇到,死裏逃生,匆匆忙忙趕來燕國報信的,天門殘部門人。

見到門主應天,這些門人就象見到主心骨,親人,聲淚俱下,“門主,大事不好。

薊王王弟成國公軒轅成南,與那個二王子軒轅哲,帶領許多兵將,剿滅我們天門,總部被完全搗毀。

就是分設在薊國各地方的分部,也遭到薊國軍隊不同程度的嚴重破壞,幾乎全門覆滅。”

聞聽這樣的消息,應天如雷貫耳,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天門不是有薊國三王子軒轅思庇佑嗎,還至於遭此橫禍?。

天門遭遇不幸,軒轅思和應天所想到的首要問題,是一樣的,就是責難對方沒有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兩廂埋怨。

兩個人在一起搞“事業”,結果往往都是這個樣子,經常要鬧到不歡而散為止。

幸好軒轅思與應天兩個人一個在薊,另一個在燕,遠遠相隔,他們的埋怨,也隻能放在心裏,發泄不出去,如果遇到一起,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

問題是埋怨不解決任何困難,還是想想辦法以後怎麼樣繼續才最為關鍵。

應天在燕國也有一定勢力,天門是同樣存在的,而且就是官府當中,還有他的一些擁護者。但是,比起燕太子來,還是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