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段(1 / 3)

前心露出來,穿個透心涼。

燕太子還沒有來得及做出過多反應,不可能喊叫門外的護衛,隻是回頭疑惑、憤恨地盯向刺殺他的人一眼,身體隨即倒下去。他傷得太深太重,即時送命。

為什麼要在這種時候,應天對燕太子痛下殺手?

應天難道不希望他們燕國把薊國吞並,他作為天王子,也好“作威作福”,強行迎娶藍水仙,何樂而不為?。

當然不是這樣的道理,應天做事,有自己足夠的理由。

薊國如果現在就被燕太子拿下,那麼,基本上再也沒有可以牽製燕太子的力量,這就猶如三國鼎立,如果讓一方得逞,取得把對方消滅性的勝利,剩下的另一方肯定會大有損害的。

所以,應天不可能縱容燕太子過於囂張,這也是為自己的地位穩固與前途考慮。

而且,燕太子攻下薊國,戰功卓著,就可以坐穩王太子位子,這是應天不願意看到的。

至於燕太子在戰爭中,己方駐營內,突然暴亡,很可能導致燕國軍隊再次退回國內去,此次遠征,勞而無功,根本無法攻占甚至撼動薊國,應天都不介懷?

應天相信,薊國,總有一天,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肯定可以被他們強燕盡快消滅,得到藍水仙,不成問題,隻是早幾天遲幾天的事兒,不用擔憂。

第195章 戰局即定。應天當上太子。

更新時間2011-3-16 0:45:37 字數:2742

燕太子駕鶴西遊,大勢已去,相信他應天很快就會登台,自然要比原燕太子有能力得多,攻取薊國,不在話下。

而且,在戰場上暗殺燕太子,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象前一次那樣,把責任完全推卸到薊國人頭上,誣陷是他們所作所為。

果然,燕太子被刺,死在自己寢帳內,燕軍當天深夜便知道消息,頓時全軍一片混亂。

主帥已死,當然副帥元,或者即將趕來的二路元帥,充任元帥之職。

燕太子慘死在戰亂當中,作為燕國極其重要的王子之一,一國儲君,別以為少一隻胳膊,在自己眼前晃時,燕王看著別扭,似乎有傷大雅,有失國家體麵,可是,真要在戰場上喪了命,那些缺點,別人看不慣的身體缺陷,都成為可以用來疼愛與憐惜的對象。

因此上,燕王肯定會要求,留在薊國戰場上的將帥們,就近追查殺害燕太子的歹人,盡快找出凶手,為燕太子報仇。

這追查殺害燕太子凶手的事情,別說是薊國人幹的,就算不是,是燕國自己人,又往哪裏去查找?還打仗不打?。

還有,燕太子新死,燕王很有可能把部分責任歸罪到燕軍身上,最大責任的,自然也就是新統帥,沒有立功,或者不管立多少功,趕回燕京時,基本上都首先被治罪。

更何況,燕太子這一次與薊軍作戰的方針政策是:不管犧牲多少兵力,也要往前衝,恨不得把薊軍立刻消滅幹淨似的,他那股複仇般的狠勁,別的將帥恐怕真比不了。

其實,薊國將士們也是相當勇猛的,非常不容易對付,親曆戰場的燕軍們,深有體會。

也就是說,能不能戰勝薊軍,勝利到什麼程度,其實並不好把握。

就是完全可以打勝,恐怕也隻是燕太子作戰方式的繼續,功勞有可能一大半歸了死者。

如果戰敗,幾罪歸一,說不定就連性命都保不住。

所以,其實沒有人再願意出來擔任燕軍元帥這一職責,誰願意幹隻有吃虧,卻討不到便宜的差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