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等待燕王下令任命,這山高皇帝遠的,一來一去,快馬加急,也顯然來不及。“將在外,君令有所受有所不受。”,講的就是軍情瞬息萬變,等不及皇帝的命令,元帥必須果斷自由處治,並不是元帥權力有多麼大,而實在是刻不容緩,隻有統帥可以當場把握。
燕太子死去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亂作一團,六神無主的燕軍,敗走背後打下來的,原屬於薊國的,最近一座城池。
軒轅哲很奇怪燕軍為什麼突然撤退,當打聽到確切消息,是由於燕軍主帥燕太子昨夜晚間被刺身亡,他頓時抖擻精神,率領薊軍追將過去,立誌要收複失地。
燕軍沒有一個做主的統帥,群龍無首,隻有幾位將軍商商量量,解決所有軍情戰務,各抒己見已經很不錯,何況還有那些不願意招惹是非,沉默不語者,亦不在少數,往往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主意。
新趕到的二路元帥,在燕國將軍們當中,地位其實不高,他來的任務,主要是把兵和糧草送給燕太子使用,並沒有太多本事,也無意承當全軍統帥之職,就是他自己樂得接受,一直跟隨燕太子征南戰北,一路廝殺,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將軍們,哪個肯服他。
可想而知,薊國的收複戰從此拉開序幕。
軒轅哲指揮有方,薊國將士們衝殺在前,而燕軍卻意誌消沉,管事的將軍們就有好幾位,反而是經常決議不下,致使全軍無法行動,正所謂“鳥無頭不飛,人無頭不走。”。
燕軍繼續緩慢敗退,隻在薊軍叫陣,不得己時,上去應付幾下子,轉為處於防守之中。
燕軍人數眾多,想要以很快的速度收複所有失地,也並不是輕而易舉可以辦到的。
主帥燕太子在軍中遇刺身亡,當然得有將軍趕緊上書呈報燕王知道,並且盡早把燕太子的靈柩,派人快速運回燕京。
應天早已提前得到消息,天門人刺殺完燕太子,驗證他確定死亡,就立刻趕回他們主人的天王子府,向他報告成功的好消息。
不久,前方軍營又回來戰報,證實這一點,應天特別滿意。
接下來,就是爭取燕太子位的過程。
應天送進王宮,送給父王燕王的幾個美女,果然不負他所望,很快幾乎個個得到燕王寵愛,整天把燕王哄得高高興興,樂不可支的。
這些美女,當然不會忘記,天天在燕王麵前,念叨天王子的好。
何況還有應天在燕王那裏,每每表現得都很出色,不論是治國,與為人方麵,一點兒沒得挑。
燕王對應天的好感,是與日俱增,漸漸覺得並且認定他這個兒子,比其他兒子都要好。
就連應天的生母,燕王的一個妃子,通過暗察明訪,也做到心裏有數,暗自替兒子應天與自己高興。
更何況,還有應天送進王宮的,得燕王寵的,幾個美女們,“知書達理”,“禮讓於人”,使得已經很久沒有到過應天生母住處的燕王,居然來看過她好幾次。
直樂得應天的生母合不攏嘴,連連誇讚還是應天的主意,收籠、操縱燕王身邊的女人,實在是好,反而比跟她們個個作對更有成效,還是當兒子的見識遠博。
燕太子死在亂軍當中,被暗殺於自己帥賬之內,這消息,前方戰事很快上報給燕王。
燕王得知消息,“白發人送黑發人”,而且還是王太子,一個很能幹,卻少了一隻胳膊的可憐的孩子,不禁傷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