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段(2 / 3)

李貴妃這番話極有主見,讓馮保至少聽出了三層含義:第一,高拱的《陳五事疏》雖然針對的是你馮保,但對皇上練習政體還是大有裨益;第二,蔣加寬這份彈劾胡自皋的手本,李貴妃雖然厭惡,卻也不肯輕易牽連到高拱身上;第三,李貴妃對刑部禮部這兩道折子十分讚賞。應該說,高拱這些時的努力沒有白費,李貴妃對他的態度由猜忌變為欣賞。這正是馮保最不願見到的局麵。此時,他麵對朱翊鈞困惑的眼神以及李貴妃凜然不可褻瀆的目光,心裏頭一陣驚悸,他感到若不當機立斷,抖出個“殺手鐧”來,聽憑眼前這位貴妃娘娘對高拱的好感發展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愣怔了一會兒,他鼓足勇氣說道:

“啟稟皇上,啟稟貴妃娘娘。關於刑部與禮部那兩道折子,奴才看過,也覺得這是出自高拱的精心安排,但有一點,叫奴才百思不得其解,這個一貫盯著皇上的錢口袋,生怕皇上多花了一個銅板的高胡子,為何一反常態,變得如此體貼皇上了?奴才悟不透這裏麵的蹊蹺,前日專門派人去天壽山請教了張居正,張先生一番剖析,奴才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高胡子的險惡用心。”

馮保這席話,多少有點讓李貴妃出乎意外,她驚詫問道:“張先生怎麼講?”

馮保說道:“這兩份折子,張先生分析周詳。先說刑部公折,這折子說妖道王九思淫邪進妄,惑亂聖主,所造‘陰陽大補丹’,導致先帝血氣兩虧,元氣大喪,終至失元喪本,龍馭上賓。先帝之死,王九思罪責難逃,因此,應將王九思交由三法司鞫讞,擬定謀逆罪,淩遲處死。”

馮保一口氣說完折子內容,話音剛落,李貴妃緊接著說道:“刑部這道折子,句句都是實話,王九思合該淩遲處死,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妥嗎?”

馮保抬眼審量了一下李貴妃的表情,又悠悠說道:“奴才初看這道折子時,也像娘娘這麼想,覺得像王九思這樣的妖道,淩遲處死也還便宜了他。但張先生的看法卻不一樣。他認為如果按刑部這道折子鞫讞定罪,雖則大快人心,卻將先帝陷入不仁不義之中。”

“啊,這兩者有何聯係?”

“先帝駕崩之日,朝廷早已詔告天下,先帝是因久病不治而龍馭上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先帝病死,這是正終,設若審判王九思,這妖道從實招來,說先帝是因吃了他製的**而死,先帝豈不是死於非命?天下豈不恥笑先帝是個色魔?千秋後代,昭昭史筆,又該如何評價先帝的為人呢?”

馮保這一連幾個反問,頓時把李貴妃問得目瞪口呆。她沒有想到如此清楚明白的一樁案子的處理中,竟隱藏了這麼深的陰謀。設若她的夫君——隆慶皇帝死後令名不保,那麼後人該以何等樣的眼光看她?她的剛登皇帝位的兒子,豈不成了色魔的後代?如此想來,李貴妃心中打過一陣寒戰。不由得十分敬佩張居正的深沉練達,洞察秋毫。她接著問道:

“關於禮部這道公折,張先生又有何見解?”

“禮部的這道折子,據張先生看,也是包藏了禍心的,”馮保一邊說一邊思索,那樣子看上去好像要盡量說出張居正的原話來,“張先生說,據他所知,由於近些年賦稅督催不力,軍費、漕運等費用開支又每年遞增,戶部太倉銀已所剩無幾。而薊鎮二十萬兵士過冬的棉衣,打通京畿潮白河的漕運等等大項開支,戶部都難以撥付。這種時候,若硬性從戶部撥二十萬兩銀子給後宮嬪妃打製頭麵首飾,這種做法,在天下士人看來,就會說咱們新登基的萬歲爺,是個隻要家而不要天下,隻圖自身享樂而不管社稷福祉的糊塗君主。娘娘,此事要三思而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