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往往還不能及時運送,導致通州倉儲存放的糧食發生黴爛。針對這一情況,畢生致力於漕運及治河的水利專家朱衡便在年初給隆慶皇帝上了一道疏,其中說到:密雲環控潮、白二水,是天設便利漕運之地。以前潮、白二河分流,到牛欄山才會合,通州之漕運船隻能到達牛欄山,然後再由此陸路運送至龍慶倉,一路輸挽甚苦。現在白河改從城西流過,離潮河不過一二裏地。如果能將兩河打通,疏浚植壩,合為一流,水流變深便於漕運。往昔昌平的運糧額為十八萬石之多,現在隻有十四萬石,密雲僅得十萬石。全靠招商運輸,每年為此耗費大量銀錢,殊多不便。聽說通州倉儲糧因轉運不及大多泛紅朽爛,如果打通潮白二水,每月漕運五萬石到密雲供給長陵等八衛官兵,再把本鎮運輸費用折色銀三萬五千兩節約下來留給京軍,則通州倉無腐粟,京軍沾實惠,密雲免僉商,一舉而可得三方麵好處。這道章疏由內宮轉來內閣擬票。高拱積極讚同朱衡的建議,於是說服隆慶皇帝同意實施這一疏通昌平河運的工程。並讓朱衡專門負責。朱衡接旨後,認真造了一個工程預算,大約需要六十萬兩銀子,工期約七個月,隆慶皇帝批旨準行。現在,工期已到了第五個月,正在如火如荼的節骨眼。按計劃,第一期工程款四十萬兩銀子,上個月就該全部到位。戶部推說困難,一拖再拖,隻給了二十萬兩,言明餘下的二十萬兩銀子,本月十五日前一定解付,今天是最後期限,朱衡派人去戶部劃款卻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因此十份惱火。他哪裏知道,這筆錢正是高拱授意戶部尚書張本直?下,預備著拍李貴妃的馬屁,用來給後宮嬪妃製作頭麵首飾。因這件事不好擺在桌麵上說,一向不肯承擔責任的張本直,便耍了個滑頭,讓朱衡徑直來找高拱。
“肅卿兄,今天你給老夫一個說法,這筆工程款到底給還是不給?”
朱衡在氣頭上,顧不得官場禮節,說話的口氣分外嗆人。高拱心裏知道,此時若說明事情真相,朱衡不把內閣鬧翻天才怪。如果拖延一兩日,等待皇上把禮部的折子批複下來,那時再做說服工作就占了道理,因此他決定來個緩兵之計,先把朱衡穩住再說。沉吟一會,高拱答道:
“工程款誰說不給,這是先帝禦前廷議定下的事情,誰敢不照辦?”
朱衡脖梗一強,氣呼呼地說:“張本直就不照辦,再不拿錢出來,民工就會鬧事,工程也會無休止的拖延下去,這責任由誰來負?”
“士南兄不要如此激動,”高拱一副息事寧人的樣子,婉轉說道,“張本直可能有什麼難處,又不便向你說明,故把你支到我這裏,你現在且回去,回頭我去戶部,務必使這件事有個圓滿解決。”
朱衡聽出首輔話中有送客的意思,情知硬坐在這裏也解決不了問題,於是一提官袍站起來與高拱作揖告別,走到門口,又丟下一句硬梆梆的話:
“明日工程款再拿不到,老夫隻好上折子到皇上那裏去討個公平了。”
這句話暗含威脅,高拱聽了好不受用。但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件事隻能暫且忍下。送走朱衡,高拱又回到樓上朝房,問眾位給事中:
“事情計議得如何?”
“大計已定。”韓揖代表大家向高拱彙報,“馮保竊取內庫材料大興土木營造私宅之事,由工科給事中程文上本參劾,皇上登極馮保篡踞禦側之事,因涉及禮儀,應由禮科給事中陸樹德上本參奏。這兩個參本,明天一大早就送到皇極門。為提防馮保把折子留中不發,我們特準備正副兩本。正本送進宮中,副本送到內閣。”